印尼記者感染新冠肺炎未住院,同行湊10盒連花清瘟快遞上門
口述者:Alice(印尼國際日報編輯,祖籍福建)
執筆者:高永佳
口述時間:6月9日
我的祖籍在福建,父輩在年輕時來到印尼首都雅加達,一晃過去四五十年,我們在雅加達紮了根。在印尼的華人從小就知道居安思危,自我保護,我們都知道,華人和華僑在雅加達給了當地人很多幫助,儘管印尼當地人對我們的感情摻雜了許多複雜因素。
5月16日,我的朋友瑪麗女士的員工在街頭派口罩。受訪者供圖
6月6日,在疫情“紅區”Jembatan Besi派發的愛心包裹由中國企業贊助,包裹裏有大米、油、糖、方便麪、口罩和兩根雪糕。受訪者供圖
2月買口罩寄回中國
3月國內買口罩捐印尼
印尼的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在首都雅加達,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佔了印尼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1月26日,印尼還沒有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那天,我在印尼的第三大城市萬隆。我把附近藥房的口罩全買了下來,總共40盒,寄給了中國的親戚。1月27日,印尼的口罩開始限購,我擠在藥房的人羣中,此時20只一盒的N95口罩賣到50萬印尼盾,相當於250元人民幣,但是一人只能買10只。
3月2日,雅加達出現了首例確診病例。雅加達普通口罩一盒50只賣45萬印尼盾,大約225元人民幣,是2月初普通口罩價格的10倍。民眾給總統的信箱留言大多是問口罩價格能否降低。3月2日晚上8點,我在超市混亂的大搶購中,只買到4把青菜、一瓶牛奶、六瓶水和一斤蒜頭,看着結賬人羣購物車裏壘起來的大米和方便麪比人還高,我在想這得吃到什麼時候。
從2月開始,印尼的華人和華僑都忙着買口罩捐給國內,3月底開始,又從國內買口罩捐給印尼政府,忙忙碌碌不停歇。
記者疑似感染
醫院防護服花錢租賃
3月9日,我到醫院神經科複診,醫院裏有一半的病人沒有戴口罩,走廊有人在咳嗽。我提心吊膽,醫生給我開了藥方子,我買上足夠的藥,因為不想再往醫院跑。
3月10日,雅加達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27例。隨後的每一天,數據都在漲。
3月11日晚,我的同事,記者愛妮在萬隆發了一條信息告知我,她因身體不適只能勉強交上寫完的一條稿子。她感到呼吸困難,還伴有頭疼嘔吐,全身乏力,不想進食。
那段時間,她參加過一場葬禮。回來後她得知,這場葬禮中的逝者很有可能死於新冠肺炎,只是最終沒有得到醫院確診。逝者的姐姐回到雅加達當晚也住進了醫院,第二天就離開了人世。
收到她的信息,我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讓她儘快去醫院檢測,去喝藿香正氣水,去買連花清瘟膠囊,可是當時我在雅加達也找不到連花清瘟膠囊。最後我告訴她,嘗試一下“古中醫音樂療法”,儘管這感覺有點兒迷信。
3月12日早上,愛妮在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得知檢測試劑不足,醫生説她的狀況不算嚴重,達不到檢測標準。在這家醫院等待檢測的人穿防護服需支付25萬印尼盾(約125元)租借費,使用完後歸還。愛妮搞不懂醫院為何如此操作。只驗了血的愛妮最後被告知得了眩暈症,拿了藥先回家自我隔離觀察一段時間。
幸運的是,三四個星期後她恢復了元氣。5月20日,她平安度過了70歲生日。讓人喜憂參半的還有,面對疫情衝擊,報社效益不斷下滑,愛妮的名字登上了裁員名單。
我還有個朋友,在當地一家報社做記者,感染上了新冠肺炎,半個白肺,至今沒有入院治療,不能上門照顧的同行們只能想辦法湊了10盒連花清瘟膠囊給他快遞過去,要知道湊夠這些藥品是多不容易 ,在當地很難買到的。
報社復工
回辦公室的以男同事居多
從3月下旬開始確診病例越來越多,為避免有記者外出採訪受到感染,我們接到報社董事長通知,可暫停或減少外出採訪,大部分女性和年紀稍長的同事居家辦公。疫情期裏,社長帶領少數員工回到辦公室,報紙如常出版。活潑的廣告部同事們會在休息時間戴着口罩做健身操,大家説這樣能增強免疫力。
5月26日報社復工了,雖然政府鼓勵45歲以下的員工回到崗位,但報社為了所有同仁的安全,仍舊讓大部分同事居家辦公,目前回到辦公室的以男同事居多。
而從4月10日開始,雅加達實施行動管制,第一次為期14天。因疫情遲遲不見好轉,當局前後三次延長社交限制措實施期,第三階段到6月4日結束。
為儘早讓經濟返回正軌,雅加達市政府計劃在6月15日起,允許購物商場重開,景點在6月20日重開,但各場所出入人數必須控制在限定容量的50%內。
印尼政府對抗擊疫情做出了一系列響應,可印尼街頭的景象依舊不可言喻。有專家説,印尼全國範圍內的疫情曲線仍未下降,歸咎於民眾不聽政府的呼籲。隨着5月底、6月初的復工和返鄉人羣迴流,大家對疫情在雅加達的蔓延不無擔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印尼還不能全面解除大規模社交限制措施。印尼總統佐科維早在上個月就呼籲,爭取在7月底或8月初全面恢復經濟活動,而這個6月將成為邁向新常態生活的過渡期。
5月27日,印尼國際日報編輯部。復工後,報社為了安全,讓大部分女性和45歲以上的同事居家辦公,目前回到報社的多為男同事。受訪者供圖
遭遇車禍
當地人聚集圍觀還不戴口罩
4月12日晚,我需要回報社一趟,戴上口罩、圍巾和手套,全副武裝駕着車出門了,那是雅加達實施行動管制的第三天,街上的人車相比平時要少很多,司機們的車速飛快。我在Pluit被撞了,那裏是貨櫃車的必經之路,我還以為自己被撞飛了,頭腦短暫地一陣空白後趕緊剎車停下。
現場看熱鬧的印尼人越來越多。不戴口罩的人們開始一圈圈圍攏上來,我不敢開門。車窗外,他們七嘴八舌嚷嚷着,還有人靠近説願意為我做目擊證人。
貨櫃車司機下了車,朝我走來。
他們怎麼都不戴口罩?
我搖下了一點點玻璃,問司機,你願意賠償汽車保險的費用嗎?他説他沒有錢。
人羣讓我感到窒息,他們不戴口罩讓我感到害怕。只要我人沒事,其他一切都是小事,這個保險費我自己來出,5分鐘後我駕車逃離了人羣。
華人街頭派飯派口罩
當地聾啞人士感恩
一直以來,印尼華人都在盡最大努力做慈善活動,給當地的底層民眾分發口罩、愛心飯盒和包裹。我的華人朋友瑪麗是印尼女企業家,常常聯合基金會在街頭為摩托車司機提供愛心飯盒。
5月16日,瑪麗女士為Banjir kanal Barat村村民分發500份愛心包裹,包裹內有大米、食用油、白糖和方便麪。分發完後,我隨她到公司坐坐,瑪麗女士交代職員給公司樓下的8名聾啞人士派愛心飯盒。許多路過此處的當地人看到有盒飯派發,竟開始圍攏,紛紛要求也給他們發一份。8名聾啞人士最初很驚訝,隨之驅趕哄搶的人羣,這樣的景象看得我隱隱心酸。
疫情讓很多人失去了工作,沒有口罩的他們甚至更恐懼沒有飯吃。上個月,疫情肆虐加上齋戒月開始,很多華人和慈善機構自發在路邊給貧困收入者以及殘疾人士分發食物,有時連途經的小巴乘客也會立馬跳下車來看能否分得一份食物。這導致我們時常在思考,這樣派發盒飯的方式是否正確?
5月6日,瑪麗女士在街頭為摩托車司機提供愛心飯盒。在印尼有很多像瑪麗女士這樣的華人、華僑在為抗擊疫情出力。受訪者供圖
對解除行動管制後的生活
感到擔憂
在印尼2.6億人口中,接近九成信仰伊斯蘭教,每年在齋戒月期間返鄉慶祝的人數多達7500萬人。無法想象開齋節期間湧現的返鄉潮是多麼讓人擔憂。5月25日,印尼當局先後派出了34萬名軍警到雅加達、西爪哇、哥倫打洛和西蘇門答臘四個省份的25個城市,部署在街道、購物中心、旅遊景點和其他地點,確保人們遵守管制措施。
在這期間,許多印尼人為了過節,隨意外出,街頭人流密密麻麻,也不戴口罩,傳統採購市場更是成為疫情高發區。
從4月23日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印尼齋戒月和5月24日的開齋節都結束了。從逐步解封到全面解封,6月過渡期成為了關鍵。最近兩週,首都雅加達在經歷超過兩個月封鎖之後,返工潮和商業體分階段重啓引起人們關注。
上週開始零售店和餐館恢復營業,辦公室恢復運作。當局允許宗教場所恢復活動。娛樂場所、動物園、博物館、體育設施、圖書館、海灘和其他公共設施逐步開放。不過接待的顧客人數不可超出其原有可容納水平的一半。
大雅加達地區放鬆社區隔離限制後,居民出行熱情高漲。截至今天(6月9日),印尼新增病例首次突破千例(1043例),情況不容樂觀,我們再度對當地的疫情控制感到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