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張蕾
有人説,法官辦的不是案件,而是別人的人生。在這一點上,從事審判工作多年的劉珍君代表特別有感觸。
劉珍君現在是密雲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的副庭長。在此之前,她曾在派出法庭工作過四年,那也是守望百姓、汲取力量的四年:深入鄉土之間,和人民羣眾打成一片,結下了很深的鄉土情結。
劉珍君還記得,自己冒着酷暑下鄉清點樹木時,被蚊子咬得渾身是包;大夜裏跑到村民家裏開庭、調解,化解家庭矛盾。她更忘不了,當事人給她送來的一面面錦旗,稱讚她司法公正。
在劉珍君嬌小的身體裏,有着一股春風化雨般的力量。曾經有一對父子到法院打官司,年近九十歲的父親是被告,第一次開庭時情緒激動,基本不給審判人員説話的機會。為了平復老人的情緒,劉珍君耐心傾聽,庭審進行了將近4個小時才結束。
過了兩天,老人又來到法庭,見到劉珍君的第一句話就是:“那天開庭對不住你,不過我還得跟你説説我們爺倆之間的矛盾。”劉珍君知道父子倆矛盾由來已久,如果解不開老人的心結,他會對訴訟一直心存牴觸。
“行,您説我聽。”經過兩次耐心傾聽,劉珍君感受到老人態度上的轉變。案件宣判後,老人敗訴了,他沒吵沒鬧,反而主動履行了判決。“讓當事人在法庭上把話説完,給予當事人充分的尊重,讓他們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和法官的真誠。”這是劉珍君在審判工作中總結的經驗。
從事法官工作多年,劉珍君始終懷着對法律的敬畏之心。把每一個案件辦好,通過公正裁判讓違法犯罪之人得到應有的制裁,讓需要贍養的老人安度晚年,讓忙碌了一年的農民工拿到應得的工錢……這是劉珍君的職業初衷。她説,自己不僅要對得起法官身份,也要對得起胸前的黨徽。
為了審理一起年代久遠的合同糾紛,查清案件事實,劉珍君曾多次跑到檔案局、村委會了解情況,調取證據。一次加班瞭解案情時,當事人感動地説:“劉法官,這個案件不管輸贏,我都感謝您。”案件判決後,當事人送來錦旗稱讚“公正執法,公道人心”。那一刻劉珍君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2020年劉珍君輪崗交流調入刑事審判庭,2021年接手未成年人審判工作,“全力守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成為她當下的職責與擔當。總是温暖和藹、謙卑有禮的她,接觸起孩子和家長來更是得心應手。她參與構建的“1+4”家庭教育法治服務體系以及回訪幫教機制、家庭教育輔導等模式,對推動未成年人審判做出了貢獻。
在法院工作了十三年,劉珍君見證了法治建設的推進歷程,也深切感受到法治建設帶來的成效與變化。“五年來,司法改革紮實推進,司法質效和公信力持續提升,法治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公平正義更加可見可感。”求學在北京,畢業後就進入法院工作的劉珍君,對北京這座城市始終懷有感恩之心,更對城市的未來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