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除夕,為啥不是“年三十”?相差一兩分鐘,秒變“年廿九”
春節臨近申城年味濃
今日除夕,相信大家都在期盼着今晚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呢。我們已經習慣性地稱呼除夕為“大年三十”,然而,你有沒有發現,今年沒有“大年三十”,只有“年二十九”?
其實這都是由於我們的農曆“太講道理”。
“大年三十”哪兒去了?
上海天文館展教中心網絡科普部部長施韡表示,我們現在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是“陽曆”,實際上,更確切地説是公曆,或叫格里高利曆。如元旦1月1日、勞動節5月1日、國慶節10月1日等等,這些節日使用的都是公曆。公曆以地球公轉週期——迴歸年為參考,平均一年為365.2422天。
而農曆則是一部陰陽合曆,其月份長度是以月球的視運動——月相變化週期為參考確定的。月亮“陰晴圓缺”一個輪迴被稱為朔望月,新月為朔,滿月為望,因此得名。而1個朔望月的平均長度是29.5306天(合29天12小時44分)。於是農曆月份的天數要麼是30天,要麼是29天,因而民間有“大月30天,小月29天”之説。不過,大月、小月的排布卻並非規規矩矩地一大一小間隔排列,而是完全由月相説了算。
我們常説“農曆是中國傳統曆法,有着數千年的歷史”,其實這種説法並不準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數千年間出現過的歷法何止百部,農曆只是當前所使用的歷法,只不過在大的原則和算法上傳承了夏曆等古老的歷法而已。農曆的編制規定,每個月的第一天,即“初一”,由“朔”出現的時間確定,這個原則叫做“定朔法”。
根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起草《農曆的編算和頒行》,“朔日為農曆月的第一個農曆日”,也就是説,每個農曆月的初一是朔日。從“朔”到“望”,再到下一個“朔”,一個週期約29.53天,所以計算出來的農曆月天數或者是小月29天,或者是大月30天。
取整計數,農曆月按大小分為30天和29天。如果臘月正巧碰上農曆小月,就沒有“大年三十”。
具體來説,由於恰逢29天的小月,所以即將到來的農曆壬寅虎年春節前一天的“大年三十”就被“省略”了。
未來這五年都沒有”大年三十“
實際上,臘月遇上小月的時候並不少,臘月逢小月的情形並不少見。過去的2013年、2016年,以及未來從2025年到2029年的連續5年,都沒有”大年三十“。
其中有沒有規律呢?
“大體上有規律,但局部上似乎規律性不是很強。”施韡解釋説,那是因為,月球這顆衞星的體型,相較於它圍繞公轉的地球來説並不算小,因而月球公轉軌道也不簡單,它在不停擺動,好像地月之間正跳着一段極為複雜的“華爾茲”。一個朔望月週期平均為29.5306天,但也只是平均,並不意味着每個月都是29.5306天。同樣這也造成農曆一年的長度有可能是354天,也有可能是355天,並不固定(354天的概率更高)。
如果你沒搞明白,不妨想象一下極端的情況:朔發生在23時59分的話,農曆當月的天數就會少一天;朔發生在0時01分的話,就會多一天。毫不誇張地説,相差一兩分鐘就能決定除夕是“三十”還是“廿九”。
農曆就是這麼“講道理”,一切讓大自然來決定!
作者:沈湫莎
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