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時候被其他的孩子打也是經常出現的情況,這個時候很多孩子都會去求助家長,家長的第一反應是非常重要,直接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
第一位媽媽:“打回去”
軍軍從幼兒園回家,鼻青臉腫,軍軍指着自己的臉向媽媽哭訴幼兒園被打的過程。
只是因為那個小朋友跟軍軍説話,軍軍心不在焉,她就對軍軍一頓吼,軍軍解釋也不聽,直接就打。
看到孩子有點發腫的臉,媽媽很心疼,聽到是女同學,就更氣憤,一面埋怨軍軍“窩囊”一面氣憤的説:“打回去,不能因為她是女的就傷害你,長的別人“魁梧”不也是以強欺弱嗎?別怕,一定要打回去。”
才説了一半,媽媽卻停住了,媽媽突然想到,這個女孩真的比較“魁梧”而且,家長也不是省油的燈,如果兒子真的打回去了,會不會吃大虧?而且,就算打贏,對方家長知道自己孩子被打後,會不會過來找她,畢竟她是女孩子……
第二位媽媽:“買點好吃的,哄哄”
小熊被人打了,哭着跟媽媽傾訴。
原來,小熊的同桌是個愛打人的孩子,一點不順心,就動手。
老師找過那孩子家長談過,家長説,這孩子在家也是這樣,動不動就打姥姥奶奶,已經在教育了。
小熊媽説:“別人打你了,説明他沒有教養,你要用道德和教養來感悟他,家裏不是有點好吃的,你拿去跟他分享,做個朋友吧,他會感動的,併為自己的行為感到不好意思,這叫‘以德報怨’”。
第三位媽媽:非暴力“還擊”
小米粒抱着書包,哭着跑回家,見到媽媽就對媽媽哭訴了自己被打的情形。真的是被欺負啊。
小米粒長得好看,被男孩子嘲笑成“小姑娘”,尤其是班上兩個調皮鬼,經常欺負他,還往他臉上畫油筆道。越是忍,越是囂張。
媽媽想了一會,説:“孩子,你爸爸小時候也這樣被欺負過。有一天,他狂吼着打回去了……對方從此不敢打他了。可是,你爸爸也受傷了。”
“這些人欺負你肯定不是好孩子了,這件事媽媽會跟老師溝通,實在不行,找他們家長談談,但是,以後別人欺負你,你可別這麼“軟柿子”了,你也可以嚇唬他們,但不要動手。”
當孩子被打時,家長的正確做法應該是什麼
“以德報怨,酌情為之”
當你的孩子被人打了,打人的孩子受到父母或老師的批評後,知道自己錯了,還向孩子道了歉,這時候孩子就更好地對待他,表示大度和原諒,用自己的修養和道德感化對方,之後兩個人成為朋友了,這種情況可以“以德報怨”。可是相比之下,如果當孩子被打,別的孩子還越演愈烈,踩“軟柿子”踩個沒完,這樣就要就事論事了,不能再“以德報怨”了。
可以“還擊”但不要“暴力”
如果孩子被當“軟柿子”踩沒完的時候,實屬的被“欺負”了,這個時候孩子狠狠地揍回去,打得過對方甚至把對方打傷了,打不過對方把自己傷了,都是“以怨報怨”,但是對方的教養和道德有限,不是能用道德和教養感悟得了的了。
這個時候就要“還擊”,但是不要“暴力”,家長事先跟老師溝通好,孩子這邊也不要一再表示“好欺負”的樣子,可以露出強有力的“拳頭”,表示不軟弱,可是不要出手。讓他人跟你保持一個禮貌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