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全國網圍養殖第一湖被“記”下“三筆賬”後

由 機東林 發佈於 綜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就是”,怎樣才能真正實現?江蘇長蕩湖滄桑鉅變給人啓示。 ——題記

江蘇長蕩湖,是全國網圍養殖第一湖。

然而,正是為救這個“第一湖”,到今年8月底基本結束的龐大的“救湖工程”,投入已超過78.5億元!

“全國至少有百來個湖,跟在這個湖後面,先嚐到甜頭,然後栽了大跟頭。”中國漁業協會河蟹分會終身名譽會長李國平説。

上 篇

30多年一段“湖史”結束,“三筆賬”筆筆驚心動魄

教訓,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就是”佐證

長蕩湖是長江中下游地區一個較大的湖泊,水域面積有13萬多畝,92%在常州市金壇區境內,8%在溧陽市境內。該湖在歷史上很有名,在酈道元的《水經注》中被列為“五湖”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水清岸美、風光秀麗、生物種類特別多。

為了漁業增產多賺錢,1983年該湖管理部門聯合漁民在湖裏圈定一片水域,在全國率先進行網圍養殖試驗並取得成功。這項發明,獲評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

洞庭湖、太湖、洪湖、巢湖、洪澤湖等全國各地湖泊的管理部門紛紛組團,前來學習取經。各地隨即效仿,也進行湖泊網圍養殖。其中,洪湖網圍養殖户很快就發展到數千户。

9月8日,長蕩湖管委會主任徐俊説,多年裏,長蕩湖網圍養殖面積不斷擴大,高峯時將近7萬畝,超過湖面一半。坐船下湖,就像進入八卦陣。一圈圈網圍內,還固定着一艘艘“樓船”,養魚養蟹人的吃喝拉撒都在“樓船”上。

漁業增產了,新的問題也來了。由於養殖户長年向湖裏投飼料,甚至直接向湖裏排放生活污水,長蕩湖水質逐漸惡化。淤泥堵住網眼,使活水成為死水。加上湖周邊地區一些小企業、小作坊違規排污,湖水被進一步污染。

全國網圍養殖第一湖——江蘇長蕩湖30多年受到污染,一湖二類水成為五類水

一湖Ⅱ類水,惡化成了Ⅴ類水!

由此,長蕩湖被“記”下“三筆賬”。徐俊向記者介紹了有關情況。記者從常州市金壇區税務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和湖周邊地區也瞭解到相關事實。“三筆賬”,筆筆驚心動魄。

第一筆,是產出和投入賬。30多年裏網圍養殖和有關小企業、小作坊純收入約為10億元,政府收取税費約為0.3億元,而“救湖工程”總投入超過78.5億元!

拯救長蕩湖,不僅成為該湖所在市、區的大事,而且成為江蘇省的大事,成為我國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大事。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痛下決心,在最近10多年裏對該湖網圍相繼展開三輪大拆除。李國平説,在全國,長蕩湖“養”是第一湖,動手“拆”也是第一湖。這個大轉折,在我國水域保護利用進程中具有標誌性意義。

拆圍任務主要由常州市金壇區承擔。周建立長期擔任網圍整治辦公室主任。他説,拆圍過程中,政府既依法辦事,也幫上岸的漁民實現再就業。三輪下來,一共拆除了70%的網圍。“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他説,“最後,我們展開了攻堅戰。”

“十九大後,攻堅戰終於告捷。”周建立説,“我們拆除的最後一圈網圍,水面有37.5畝,是用於人工養殖甲魚的。在那裏,被拆除的尼龍線網和毛竹樁,整整裝了7船。”

老漁民趙愛英説:“我上岸後,住進鎮上的安置房,還拿到40多萬元補償款,每月領取養老金。我熟悉的年輕漁民,上岸後都有了新工作。”

全國許多湖泊的管理者再次來這裏學習取經,這次是來學習怎樣推進網圍拆除工作。

與這一攻堅戰同步,“救湖工程”的其他項目也全面實施。這些項目,包括湖底清淤、來水治理、退圩還湖、大堤修築以及更多方面的生態修復項目。其中,僅湖底清淤一項,就要分5期實施。

第二筆賬,是少數人和全社會的賬。多年裏,獲得金山銀山的是少數人,而失去綠水青山的是全社會。由於長蕩湖水質惡化,坐落在湖邊的自來水廠2006年起不得不停止取用湖水,而專門敷設幾十公里管道,從常州市的自來水廠購買自來水,再轉供給用户。幾千户網圍養殖户和小企業、小作坊掙錢,偌大一個美麗的湖卻被糟蹋了,全區50多萬城鄉居民的吃水成為問題。

自來水廠,居然要外購自來水!

第三筆賬涉及範圍更廣,是“域內”和“域外”賬。長蕩湖位於太湖西邊,是太湖的“來水湖”。長蕩湖每年出水5億多立方米,這些水都注入太湖。多年裏長蕩湖有170多億立方米受污染水注入太湖,注入水量超過4個太湖的蓄水量。2007年,也就是長蕩湖自來水廠被迫停產的第二年,太湖藍藻暴發,震驚全國。

9月1日,記者在湖東岸儒林鎮段看到,村民們正在湖裏種植水草。長蕩湖應急管理和生態環境局局長陳輝説:“湖裏水草種植總面積已超過2萬畝。我們還要繼續種植。”

記者在湖周邊地區採訪發現,一些基層幹部和村民對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關係的認識,經歷了一個變化過程:早先是要金山銀山,不顧綠水青山;後來是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現在,已真切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儒林鎮柚山村原來有不少網圍養殖户,幾輪大拆除下來,全村所有養殖户的網圍都被拆除了。該村黨委書記蔣赤衞説:“要説天目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個個都理解。我們這個湖怎麼也是呢?一些人原來想不明白。現在,‘三筆賬’一算,就‘醒’了!”

網圍被拆除後,污染得到治理。如今,滿湖碧波盪漾,處處鳥兒飛翔。圖為成羣的天鵝

蔣赤衞説的天目湖,是溧陽市的另一個湖,湖邊的連綿青山屬於天目山餘脈。當地依靠綠水青山發展旅遊產業,年均接待遊客超過2000萬人次,並使江蘇天目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帶動了幾十個村的村民發展與旅遊相關的產業。

蔣赤衞説:“長蕩湖沒那樣的條件,不可能像天目湖那樣掙錢。但是,算算‘虧’掉的,也是金山銀山了!”

下 篇

湖“裏”轉型,湖“外”也轉型

“生產湖”變成“生態湖”後,還要讓綠水青山能為當地“變現”

“救湖工程”的實施,給長蕩湖帶來滄桑鉅變。

目前,已有兩個國家級生態項目在長蕩湖及部分環湖地帶建成,一個是國家濕地公園,一個是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這兩個大項目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等3家科研機構參與實施。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主任徐跑説:“據我們跟蹤調查,現在,在長蕩湖國家濕地公園範圍內的物種,已經從幾年前的440種增加到765種!”

9月8日,記者驅車駛上湖畔大道,看到湖面碧波盪漾,遠處水天一色。遼闊的草灘上長着一叢叢蘆葦、灌木,大大小小的鳥兒在空中飛來飛去。同行的長蕩湖水產管理處副主任於志強説:“幾個月前還飛來不少天鵝呢,一羣一羣的!”

他指指湖裏和岸邊的兩種植物,告訴記者,一種叫狐尾藻,一種叫龍鬚草,都是引種的。

途中,記者看到右前方一大圈圍牆裏有幾排銀白色的新廠房。陽光下,那些廠房顯得很漂亮。“那是重建的自來水廠。在中斷從湖中取水十幾年後,自來水廠終於恢復取用湖水。”於志強説,“目前長蕩湖水質已達到Ⅲ類水標準!”

飽受污染的“生產湖”,終於變成美麗的“生態湖”。生態價值實現了,經濟價值如何實現呢?

記者連續幾天採訪發現,“長蕩湖人”以保護生態系統為前提,大力實施產業轉型,因地制宜走出了幾種生態產業的發展新路。

湖“裏”湖“外”發展生態產業。圖為利用濱湖圩區建設的大型智能化漁場,它已成為全國漁業現代化項目建設典範

一種是生態漁業。

現在,湖裏大量的魚、蝦、蟹都是自然生長的。長蕩湖管委會主任徐俊説,“人放天養”幾種魚、螺,既完善了食物鏈,又改善了水質。

不僅如此,常州市金壇區還利用湖西邊的濱湖圩區,建起大型智能化漁場——江蘇金壇智能化漁場,發展生態養殖。該漁場成為全國漁業現代化項目建設典範。去年11月4日,農業農村部召集各地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在該漁場舉行現場會,向全國推廣有關做法。

目前,該漁場總面積達到1100畝,又長又寬又深的養殖池塘多達130個。放眼望去,這些養殖池塘連成一大片,如同藍天下的大棋盤,遠處的村莊彷彿坐落在棋盤上。

在養殖池塘裏,蟹在池塘底“橫行霸道”,魚在水草間緩緩遊動。漁場引進智能化水質管理和尾水處理系統,嚴格按照生態養殖要求,養殖螃蟹、甲魚、鱖魚等。漁場還發展了水產品加工業務。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成永旭説,這個智能化漁場的建設標準是全國最高的。

記者瞭解到,該漁場養殖的螃蟹已通過有關認證,成為帶着綠色食品標誌上市的水產品。

司馬明生原來從事網圍養殖,現在成為漁場職工。他抓來一隻蟹,讓記者看乾淨不乾淨,並感受蟹螯力量大不大。記者看到,螯上絨毛和甲殼都很乾淨。一根小樹枝被蟹螯緊緊夾住,記者很難拽出。

漁場場長周威説:“我們銷出去的螃蟹都是精品,價格比人家的高70%。漁場去年投產,今年銷售額就可達到1500萬元。我們總規劃面積是6500畝,到時候年銷售額將達1.2億元。目前,二期工程建設已經啓動。”

記者同時瞭解到,湖周邊各鎮還有20多家漁場也已實施生態養殖。去年,這些鎮生態漁業產值超過16億元。

另一種生態產業,是生態農業。

在湖周邊地區,指前鎮是擁有湖岸線最長的鎮。該鎮早年叫指前標鄉。這裏的土壤適合種植水稻。1915年指前標米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成為中國的驕傲。由此,指前標米聲名遠播。1952年,這裏的莊陽農業合作社水稻畝產比上年增長60%,村民們聯名寫信向毛澤東主席報喜。一個多月後,村民們收到毛主席覆信,得到嘉許。指前標米的名氣,更大了。

湖周邊地區營造生態種植環境,生產生態稻米。“種田公司”和農户畝均淨利從幾百元提高到1300多元

最近幾十年,由於大量施用化肥、農藥,湖周邊地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產的稻米品質下降,村民種糧收益受到影響。“迫切需要解決土壤變‘死’、農藥殘留、米質退化等問題。”指前鎮黨委副書記張金彪説,“這幾年,我們採取多種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收效明顯。”據他介紹,這些措施包括:用有機肥替代化肥、實行休耕輪作、施用緩釋肥,讓地變‘活’;用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推廣生物和物理防治法,防治水稻病蟲害。

目前,這些做法在湖周邊地區已被廣泛採用。江南春米業有限公司在指前鎮等地流轉2400多畝地種植優質水稻,所產大米不但在本地市場俏銷,而且被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市場訂購。該公司種植一季水稻的畝均純收入,由原來不足300元提高到現在近1300元。

既糯又香的指前標米又回來了!“金獎效應”不但再次顯現,而且被放大,帶動了湖周邊其他鎮的稻米產銷。從事網圍養殖的漁民俞雲龍上岸後,流轉土地種植水稻,現在已成為種糧能手。他説:“像現在這樣種糧,還是蠻有前途的。”

今年元旦前夕,最新一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名單公佈。長蕩湖周邊地區成為江蘇常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太湖流域多個市、縣成為該核心區水稻產業技術創新輻射區。

由於生態環境好了,湖周邊地區還興起了生態畜牧業,不僅建成奶牛場,而且構成長長的產業鏈。

今年投產的鳴源奶牛場,坐落在湖北邊的金城鎮。在“靠湖吃湖”的那些年裏,湖北邊有不少荒灘和低窪地基本不派用場。現在,這些地經整理和土壤改良後,種上了大麥和玉米。大麥和玉米輪種,一年三茬,收割後被製成青貯飼料。

湖周邊地區歷史上從未產出過牛奶和奶製品。現在,歷史已改寫,而且生產的是生態牛奶和奶製品

奶牛場用這些飼料餵養奶牛,生產牛奶。與奶牛場同時新建的乳製品廠,用牛奶生產各種各樣的乳製品。乳製品已銷到多個省、市。奶牛場還上馬了一個新項目,生產有機肥。

這條產業鏈,不但讓村民們感到十分新奇,而且讓許多村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奶牛場以土地流轉、就業安排和聯合控制污染等方式,與1200多户村民合作,共同建設生態奶牛場。

目前,已有近560名村民成為“奶業職工”。村民謝國民原來在長蕩湖幫親戚從事網圍養殖,現在在奶牛場從事飼料生產。他十分感慨,説:“做夢也想不到,我們這裏能產牛奶和奶製品!”

記者看到,奶牛場內有生產區、飼料加工存放區、管理區等多個區。每座牛舍的跨度都很大,牛舍佔地總面積超過60畝。在單獨建造的智能化擠奶大廳,10分鐘可完成為60頭奶牛擠奶。記者通過奶牛場總控室的監控設備看到,牛舍裏,一排排奶牛正在吃着飼料。場長吳衞國説:“奶牛場今年引進兩批奶牛,共1100多頭。再過1年多,存欄奶牛將達到3000頭,可年產生鮮乳18000噸,乳製品廠和奶牛場年產值將超過15億元。到時候,奶牛場的種植用地將達到4000畝。”

記者還就奶牛場的有機肥生產進行了採訪。所有奶牛排出的糞便和奶牛場產生的其他垃圾,都被轉化為有機肥。這些有機肥,成為奶牛場和湖周邊地區農户的種植用肥。

如今,在湖周邊地區,就連過期的牛奶也被派上好用場。當地專家和上海專家合作研發,把過期牛奶摻入一種有機肥,讓它們發酵成奶基液體肥料。村民們用這種液體肥料種出一種又香又甜、口感獨特的奶基西瓜。與種普通西瓜相比,種奶基西瓜畝均純收入高出30%。

據瞭解,目前湖周邊各鎮共建成了10多個規模較大的生態畜禽養殖場,直接和間接帶動約2萬人增加收入。

通過多日採訪,記者發現,“長蕩湖人”正在“記”下一本新的“賬”。(沈向陽 趙鶴茂)

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全稱是1915年首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我國茅台酒在這屆博覽會上也獲得高等級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