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出爐後,中國老齡化問題再度引發熱議。普查數據顯示,過去10年間,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
按照聯合國的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4%,就進入“深度老齡化”。13.5%的數字意味着我國距離“深度老齡化”已近在咫尺。這樣的變化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影響深遠。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發佈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要實施好這一國家戰略,背後需要政策、財力、人力等多方的協同支持,相關的養老賬值得好好算算。
基礎養老賬:用國家財政兜底
一個老年人要想過上理想的老年生活,在個人或家庭的養老賬中,經濟是根本的支撐。對國家的養老賬而言,同樣如此。
2.6億,這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出的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專家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人。要給這麼多人養老,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根據復旦大學公共經濟系主任、經濟學院教授封進的研究,國家財政在養老方面的支出主要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方面的補貼;民政部支出的養老院等各類養老福利;基本公共服務和養老保障設施的供給等。其中,基本養老保險(即俗稱的“養老金”)最為公眾所關注。
目前,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主要分為兩大類,國家財政均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兜底作用。
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來源為例,財政補貼特別是中央財政補貼是一個重要方面。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曾做過測算,自2009年以來,中央財政佔整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比重基本為12%~13%,地方財政佔比為1%~3%。與此同時,我國城鎮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每年都在上調,今年已經是連續第17次上調。
除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外,自2014年起統一施行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其中的基礎養老金也由國家財政出錢。個人繳費部分,地方還有相應補貼。2020年,我國城鄉居民最低基礎養老金標準上調為93元/月。當年,各地還為3856萬名貧困人員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費43億元,為3014萬貧困老人按月發放養老金。
為給老年人免除後顧之憂,自2011年7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明確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佈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養老保險基金支出近5.5萬億元,比2019年增加近0.3萬億元,同比增長5.1%。
“即使在發達國家,深度老齡化也會造成養老負擔不堪重負。”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學部委員蔡昉看來,我國老齡化速度比這些國家還要快,養老金支出的壓力必然加大。即便有財政兜底,社會養老保險資金也應在繳費的基礎上,開闢更廣泛的資金籌措來源。同時,可以從設計養老金支付方式等方面入手,增強老年人勞動參與的積極性和延遲退休的有利性。
“政府的責任就是構建普惠制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包括基本養老保障制度、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長期照料制度、困難人羣的兜底等。”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表示,“政府把這些事情辦好,剩下的可以交給企業和市場。”
多元服務賬:鼓勵市場共同參與
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有12個省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4%,其中安徽省超過15%,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
5月17日,在安徽省阜陽市龍人居老年公寓裏,院長韓振虎正忙着為前來諮詢的客人介紹養老院的資質、服務和收費情況。目前,這家成立於2013年的民辦老年公寓裏的200多張牀位漸趨飽和。
幾年前,龍人居老年公寓瞄準“醫養結合”這一方向,與轄區辦事處衞生院合作建起“阜陽市龍人居護理院”。如今,這家老年公寓已成為“安徽省醫養結合示範中心”之一。
居家養老,曾是絕大多數中國老人唯一的選擇。而今,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老齡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老年人開始選擇養老機構、養老社區等新型養老方式。然而,現有的公辦機構很難滿足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養老服務需求。如何更好地鼓勵民間資本、調動民辦養老機構的積極性,成為政府應對老齡化的重要課題。
“養老產業投資大、回收期長、公益性強、利潤率低。就我們老年公寓而言,僅投建階段就花了1000多萬元,而且入住率必須達到75%以上才能運營下去。”韓振虎説,來自政府的支持,特別是“真金白銀”的直補和減免,非常重要。
據他介紹,阜陽市政府對龍人居老年公寓的財政補貼主要有兩部分:一次性建設補貼,養老院投建完成後,每張牀位一次性補貼2000元;運營補貼,對開辦老年公寓等當年無安全事故的,按實際入住老人數補貼,每年約可補貼四五十萬元。
“此外,公寓幾乎沒有税費負擔。”韓振虎説,目前他們可以享受增值税、所得税、契税、房產税、城鎮土地使用税等一系列税收優惠。
隨着中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成為共識,更多人開始呼籲“進一步加大民辦養老機構支持力度”。
比如,針對養老產業的特點,為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建議,優化及健全養老領域的税收政策,對營利性的老年服務機構,可以採取階梯式税收或從一定程度上減免企業所得税等。安徽省税收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磊表示,當前養老方面的税收政策扶持主要還集中在福利性、非營利性老年服務機構上,在促進民營資本等社會力量進入養老產業方面還大有文章可做。
挖潛經濟賬:老齡化可以成為機遇
儘管人口老齡化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但其中藴藏的新機遇同樣值得關注。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人口老齡化既是挑戰也存在機遇,比如促進了老年經濟發展,擴大了老年產品和服務消費,還有利於推動技術進步。
美團APP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期間,老年人的消費活力絲毫不亞於年輕人。60歲以上用户消費訂單量比2020年同期增長195.8%,比2019年同期增長116.5%。去年“雙十一”期間,阿里巴巴發佈的《老年人數字生活報告》也顯示,疫情以來,中國60歲以上老人羣體加速擁抱數字生活,消費潛力不容小覷。
“我們不要把老齡化單純當作一個包袱,如果處理得好,老齡化會是中國經濟非常重要的支撐領域。”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表示,老齡人口也是釋放紅利的重要羣體,因為現在老年人的身體素質與過去不一樣,六七十歲都還非常健康。面對這麼龐大的老年人口,我們不僅要為他們提供贍養,還要考慮如何調動這部分羣體,包括挖掘老年人的消費潛力,通過延遲退休或再就業發揮他們的餘熱等。
近年來,“銀髮經濟”的概念越來越火,其實指的就是挖掘老年人的消費潛力。
合肥康諾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術生物製藥企業,公司董事長王偉告訴記者,人口老齡化可能帶來心血管疾病、神經退化性等疾病高發。目前,康諾公司正在加快相關藥物的研發和商業化,為老年羣體健康護航;向大健康領域發力,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王偉説,在公司發展過程中,他們得到了長豐縣税務局的大力支持。下一步,他希望老年人專用藥的研發能享受特定的税收減免,同時税務部門能繼續加大税收政策尤其是鼓勵新藥研發類優惠政策的宣傳培訓力度,助力企業更好地發展。
挖潛老年經濟還體現在充分開發老齡人力資源上。此次普查數據顯示,在我國2.6億60歲及以上人口中,60歲~69歲的低齡老年人口占55.8%。這些低齡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識、經驗、技能的優勢,身體狀況也還不錯,仍然可以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趙忠認為,開發老齡人力資源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推行彈性退休制度,鼓勵老齡人口延遲退休,或者為他們提供再就業的機會;另一方面,倡導終身學習理念、建立終身學習制度,提升勞動力供給的質量。
“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就能在積極應對老齡化的同時開闢老年經濟新藍海,不斷滿足老有所養新需求。”趙忠説。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