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先鋒報》網站3月10日發表題為《不確定性和不信任:福島事故仍是日本烙印》的報道,全文摘編如下:
在發生過事故的福島核電站周圍,時間似乎還停留在十年前。在空蕩蕩的房屋內,還可以看到佈滿塵土的日常生活用具。商店的櫥窗看上去已經有些破舊,裏面還擺着一些陳舊過時的商品。曾經修剪整齊的草坪現在已是雜草叢生。在一所學校的黑板上,還留有悲劇發生那天寫下的文字。一個廢棄的時鐘將時間定格在14時46分。
當地時間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發生了所謂的“三重悲劇”:里氏9.0級強烈地震;隨後的海嘯摧毀了東部沿海地區,造成約1.8萬人死亡和失蹤;巨浪導致福島核電站的反應堆嚴重受損,導致其三個反應堆全部或部分熔燬,迫使約16.5萬人撤離該地區。媒體很快就發出了頭條新聞:《自切爾諾貝利以來最大的核災難》。
自那時以來,日本當局一直不遺餘力地對該地區進行淨化和重建。例如,僅在2019年,地方政府就投資近20億歐元用於修整道路、完善圖書館和文化娛樂中心、重新開放浪江町和富岡町之間的鐵路段,以及清理大量垃圾。
各種各樣的集體或個人倡議也應運而生,以使該地區重新煥發生機。在南相馬市,一位企業家創建並領導着一個共同創業區和一家小型企業孵化器。在附近的另一個城鎮,一個藝術家團隊將一所舊學校改造成了一個工作室。由於當地不允許種植供人食用的糧食作物,兩名女性農民成功地轉向了染料作物的種植。
然而,事實證明,最難治癒的是無形的創傷。迄今為止,仍有337平方公里的區域被指定為“疏散區”,約有3.6萬名原居民尚未返回家園。茨城大學的社會學家原口彌生(音)指出,儘管大多數疏散者已經適應了新的狀況,但他們也遭受了諸如貧困、失業、親人離散或精神痛苦之類的煎熬。原口彌生説:“乍看之下,情況似乎還不錯,但許多看不見的問題卻潛藏在表面之下。”
與此同時,拆除廢棄核電站的過程依然進展緩慢。經過兩年的工作,到今年2月底,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乏燃料池中的乏燃料棒已全部移出。接下來將繼續移出1號機組和2號機組乏燃料池中的總計約1000根乏燃料棒。
取出三個機組堆芯熔燬後的約900噸核燃料殘渣的工作尚未開始。運營該核電站的東京電力公司預計,這將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在最好的情況下,如果現有技術能夠解決問題,也需要耗費30年到40年的時間。
最後,當局和東京電力公司面臨的另一個巨大挑戰是,如何重新獲得公眾對其治理的信任。這種信任由於掩蓋真相和初期應對不力已受到嚴重損害。日本政府最近承諾,到2050年將實現碳中和。為此,當局希望重啓福島事故後停用的幾個核電站。(編譯/田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