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資深記者撰文:拜登先生,對中國的強硬立場可以休矣
當地時間3月19日,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刊登伊恩·約翰遜的評論文章《拜登先生,對中國的強硬立場可以休矣!》。曾擔任常駐中國記者二十年的約翰遜先生在評論文章中指出,美國政府採取適度措施可以扭轉雙邊關係的危險下滑。
文章説,自兩個月前就職以來,拜登政府旋風式改革和重新審視了幾乎所有關鍵領域方面的工作,但有一個領域除外,那就是從特朗普政府繼承下來的“混亂而又不連貫的對華政策”。
文章認為,美國新一屆政府上台以來,美中兩國高級官員週四(3月18日)在阿拉斯加舉行了首次會晤。這次會晤為雙方闡明各自已廣為人知的立場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但卻未達到對會談曾抱有的較低期望值。
雙方真正需要的是:以切合實際的期望與對方互動。
文章説,拜登政府可以主動採取一些措施,方法之一是取消特朗普政府的一些“拆橋”決定,如中斷學術交流、“驅逐”中國駐美記者和關閉領事館等。
拜登政府試圖將其對華政策的特徵定義為比特朗普的政策更加精細。拜登就職後不久表示,美國尋求與中國進行“極端競爭”,但不發生衝突。國務卿布林肯本週在訪問東京時説:“與中國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它有對抗的一面,有競爭的一面,有合作的一面。”
但迄今為止,拜登政府的行動很大程度上遵循了特朗普的做法。
文章舉例説,布林肯在本月初將台灣描述為“國家”。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堅持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美國曆屆政府都承認這一點,並試圖避免使用諸如“國家”之類的文字。卸任前,特朗普政府改變了這一兩黨政策,指示官員在提及中國台灣時使用該“術語”,而拜登政府似乎正在效仿。
迄今為止,拜登重新調整美國對華政策的最有效嘗試就是重新激發美國的同盟關係和“國際承諾”。在上週舉行的四國視頻峯會上,拜登以及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的領導人強調,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來“抵消中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日益增長的自信”。
但這幾乎沒有解決中美之間的主要問題,包括:如何對待特朗普政府施加的貿易制裁;如何處理對台武器銷售;或如何處理像華為這樣的中國科技巨頭等等。
華盛頓的計劃似乎是在等待拜登宣佈對美國國家安全政策進行全面審查的結果。這種謹慎做法是一個錯誤。
文章強調,美國需要立即採取一些“代價較低”的措施,以扭轉美中兩國關係的下滑趨勢。
第一,拜登政府應提出在中國重啓“和平隊”(在中國稱“美中友好志願者”)和“富布賴特獎學金”項目。這是美國人在過去幾十年中瞭解中國的主要渠道。特朗普政府取消了這兩個項目,試圖以此孤立中國。但是事與願違,它只是損害了美國培養新一代國際關係學者和分析家的能力。
第二,美國政府應停止譴責中國的孔子學院,這些主要是文化中心,很像其他國家試圖樹立自己良好形象的教育機構,如德國的歌德學院或英國文化協會。
第三,拜登政府應允許特朗普政府去年驅逐的一些中國駐美記者回到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措施破壞了美國瞭解中國的能力。
第四,美國政府應取消對希望前往美國的中共黨員的簽證限制。
最後,應邀請中國在休斯敦重新開放領事館。
文章指出,這些措施很小,但可能是有意義的建立信任步驟,併為以後在一些棘手問題上進行更具建設性的交流鋪平道路。
另外,這些措施都不是禮物;它們將“考驗北京改善關係的意願”。
適度的舉措也許看起來不像強硬行動那樣有力,但最終“它們能使真實的政治意願變為現實”。
去年3月,伊恩·約翰遜也曾在《紐約時報》上撰寫評論文章《中國為西方贏得時間,西方卻浪費了它》,批評西方國家政府對中國在抗擊疫情中採取的“最好措施或成功視而不見”,“讓遏制病毒傳播的最佳時機擦肩而過”。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上觀圖編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