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後一起,去東京和巴黎~”。這首歌的大火,讓無數情侶都憧憬土耳其的浪漫美景。實際上,近些年土耳其國內的旅遊業的確很火爆,作為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土耳其內部多是山區。
78萬平方公里的疆域上,光是位於亞洲部分的小亞細亞半島,就佔了國土面積的97?span>,剩餘的那3?span>,位於歐洲的巴爾幹半島東南部。即便整個身子都在亞洲,就有一根腳趾頭伸到歐洲,土耳其也聲稱自己是歐洲國家。
想想也是,無論是中東還是周圍其他國家,跟土耳其都沒啥共同語言。人家靠着石油發財了,自己國內連石油的毛都見不着,與其如此,還不如姓“歐”,説不定還能得點好處。不過,沙漠戈壁數量少,當地的農業卻十分發達,可耕地面積高達24萬平方公里,這究竟是為啥呢?
地形和農業的發展,的確存在很大聯繫。可是山區多,並不意味着農業在當地就一定沒落。氣候、技術手段、人文影響,都能解決很多自然方面的不足。即便平原稀缺如日本,也通過現代農業科技,逐漸壯大為農業生產國家。
反觀土耳其的地形,的確以高原山地為主。但這些山地,並不是我們常見的那種崎嶇、堅硬的山峯,反而更像是地勢平坦的古老高原。當地三面環海,沿着曲折的海岸線,土耳其擁有了複雜多變的氣候類型,衍生出物種多樣的生物資源。
所以,雖然當地的自然條件,無法做到在某一行業登峯造極,諸如牧業、種植業等。但依靠紛繁多樣的自然條件,各種農業類型,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適宜地區,比如種植業、漁業等。就好比一個孩子,他雖然沒有突出的某一科成績,但每一科的成績都處於中等水平,這樣總和下來,他的成績因為沒有偏科,依舊能得到不錯的名次。
土耳其正是如此,各種農業類型在當地百花齊放。受温帶大陸性氣候影響,豐富的水資源、並不炎熱的氣候、肥沃的土地,都成為了農業發展的必要條件。所以,看似山區多的土耳其,卻擁有高達三成以上的耕地佔比,甚至超越世界上多數農業大國。
土耳其地處中東,周圍的國家憑着豐富的石油資源,都富得流油了。政府再不着眼於其他,怕是連生存的機會都沒有了。
農耕發展,絕對是一個機會。如今土耳其的農業,恰與當年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繁榮相呼應。更重要的是,農業和食品工業,解決了該國近20?span>勞動人口的工作問題。
根據相關數據,2018年,該行業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8?span>,財政貢獻約為425億美元。
手中的這些籌碼,足以讓土耳其發展下去。作為東歐、中東和北非地區最大的農業出口國,廣闊的市場環境,讓土耳其保持良好的貿易順差。在2018年,該國向全球高達190多個國家,出口了約1800種農產品,出口額高達177億美元。
眼看着農業能持續獲利,土耳其政府也在積極突破,尋求將自己定位為:農業領域全球頂尖地區總部。所以耕地面積也就越來越廣。
土耳其與我國一樣,目前仍處在發展中國家的狀態。即便長久以來,該國的農產品質量、產量,都處於世界前列,耕地面積也十分龐大。但落後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單位生產效率,相對於其他國家,仍舊還處於中下游。
正如我們上面説的,國家山地多,並不代表耕地面積就小。同樣,國家的耕地面積大,也不代表農產業就非常發達。
再高的產量和質量,獲得的利潤不高,終究還是空談。
正是因此,土耳其的農業實力,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強悍,想要獲得鉅額效益,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輸出。面對劇烈的自然風險、市場波動,與日本、美國相比,差得可不是一星半點。所以這些年來,土耳其政府似乎也意識到了這點,開始向工業與服務業轉型。
傳統農業的身影越來越少,由此削減的市場份額,使得農業人口不斷流失。不管怎麼説,科技化的時代,傳統農業註定會越來越沒落。即便這會讓土耳其處於尷尬境地,也是早晚都要面對的,晚痛不如早痛,麻溜地尋找新目標,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