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抓好“靜態管理”,早日實現“動態清零”
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 4月16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抓好“靜態管理”,早日實現“動態清零”》的評論。
14日有兩個好消息,吉林全省實現社會面清零,長沙市摘“星”。但從全國來看,仍有多個城市在奮力戰疫。每個抗疫“戰事”膠着的城市,封控區域都會遭遇同樣的民生難題:突發、急重病患者就醫怎麼辦,慢性病患者缺藥怎麼辦,缺奶粉的孩子怎麼辦,獨居老人怎麼辦,生活物資保供“最後100米”不暢怎麼辦……
4月14日,在長春市南關區一處核酸檢測點,居民接受核酸檢測採樣。新華社記者張建攝
這些難題發出一個共同信號:如何做好百姓吃飯、看病、用藥等基本民生保障,最大限度降低“次生影響”,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實現“科學精準、動態清零”防控疫情的重要前提。如何統籌“靜態管理”與“動態清零”,成了當前與病毒較量亟須解決好的問題。良好的“靜態管理”,讓城市運轉有序,讓民生難題有解,是“動態清零”的必要條件。
做好“靜態管理”,要有系統謀劃,要下“繡花功夫”。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如何實施分區分類差異化防控?定點醫院是否需要從早期的無差別收治改變為分級收治?怎麼形成分級收治的篩查機制?如何建立起“最後一公里”“最後一百米”的配送體系?如何使封控小區和居民樓、集中隔離點、方艙醫院等實現物資配送、垃圾清運、人員關懷的自主管理?如何組建好“志願者”隊伍,並按照應急需要進行編組,甚至操練?如何在“靜態管理”中找到重要行業、產業的動態復工復產方式?這些,都要統籌兼顧、未雨綢繆。
4月8日,在吉林市豐滿區中環濱江花園小區,吉林市森林消防支隊隊員為居民送生活物資。新華社記者張楠攝
做好“靜態管理”,核心是人。一是為人服務,二是有人服務。“買菜難”“開藥難”“配送難”“復工難”這些來自羣眾的“痛感”應該第一時間被感知、被上傳、被處理。做好“靜態管理”要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這幾天,不少網友呼籲,把黨支部“建在居民樓裏”“建在方艙醫院裏”“建在物流園區裏”……讓黨員行動起來,協助解決好羣眾的急難愁盼。這説明,羣眾始終相信,在最艱難的情況下,黨員敢打頭陣,黨組織能打勝仗。
抓好“靜態管理”,通過科學統籌謀劃,嚴密組織協調,充分發揮各方力量,落細落小落實守穩百姓“米袋子”“菜籃子”“藥盒子”,民眾就一定會理解、支持與配合,眾志成城,早日實現“動態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