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勳章”獲得者,新中國胸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辛育齡,因病醫治無效,在京逝世。圖片來源:中日友好醫院
封面新聞記者 邵萌
6月8日,封面新聞記者從中日友好醫院獲悉,“七一勳章”獲得者,新中國胸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中日友好醫院首任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辛育齡,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6月7日22時5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辛育齡的從醫之路始於軍隊。戰火紛飛的年代,他曾與白求恩並肩戰鬥,多次衝上前線救死扶傷。新中國成立之後,他長期致力於胸外科事業,並在多個方面取得“從0到1”的突破:完成中國首例人體肺移植手術,創建中日友好醫院,五十年完成一萬五千多例胸外科手術,八十多歲高齡仍堅持每週出診……
辛育齡曾説,“一息尚存,絕不放棄”。從革命戰士到醫學大家,他始終踐行着這句話。20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他被授予“七一勳章”。
一段
特殊經歷
被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感染
我國醫學名家燦若星河,辛育齡無疑是其中耀眼的一顆。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6歲的辛育齡棄筆從戎,卻陰差陽錯被安排到冀中軍區衞生部,成為一名衞生員。1939年,他被派往白求恩醫療隊負責藥品器材供應,成為了白求恩的一名助手。雖然只共事了幾個月時間,但被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深深感染,他也由此開啓了學醫征程。那年7月,辛育齡加入中國共產黨,也就在那年11月,白求恩光榮犧牲。
1940年,19歲的辛育齡成為冀中軍區製藥廠廠長。當時,抗日戰爭處於困難時期,部隊裏流行瘧疾和疥瘡,他上山採藥,從草藥中提取有效成分製成藥片,研製出了皮膚擦劑軟膏,解除了戰士們的痛苦。
此後,從中國醫科大學學生、分校附屬醫院院長,到東北人民政府衞生部保健防疫處處長,再到國家首批赴蘇聯留學的公派留學生。戰場上救死扶傷的“小戰士”一步步成長為醫學大家。
辛育齡師從著名胸外科專家、蘇聯醫學院包古士院士,掌握了當時國內尚屬空白的胸外科技術。1956年學成歸來後,他主動申請去中央結核病研究所從事胸外科工作,一干就是26年。
當時,國內醫療事業處於艱難起步階段,絕大部分省市尚未建立胸外科,他牽頭舉辦培訓班普及推廣胸外科技術,從1958年到1980年,培養了1000餘名胸外科技術骨幹,奔赴各地幫40餘家醫院建立了胸外科。
一次
創歷史的手術
成為完成我國肺移植手術第一人
開展我國首例人體肺移植手術、首創針刺麻醉開胸手術、發明電化學療法……這位新中國胸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奠基人,完成了太多“從0到1的突破”。
去年7月,在國家衞生健康委舉行的媒體宣講會上,辛育齡的學生、中日友好醫院外科原主任劉德若在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時,曾動情講述辛老開展中國肺移植第一台手術的經歷。
“當時,辛老在醫療實踐中看到大量的肺終末期疾病,比如肺氣腫、肺纖維化等,病人患病後痛苦不堪,他想去給這些病人做手術。”劉德若回憶,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國際上僅美國和加拿大報道過人體肺移植,由於抗排斥藥環孢素A還沒問世,當時全世界做的42例肺移植都沒成功。由於沒有先例,辛育齡無法從臨牀實踐中學習,他頂着壓力,在大量動物試驗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於1979年開展了國內首例人體肺移植手術。“他敢為天下先、勇於走在世界前列的精神一直激勵着我們,這也代表了他們那一代老黨員、知識分子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一種使命感。”
正是憑着這樣的精神,辛育齡在醫學領域不斷開拓創新,先後完成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30多項,發表醫學論文130多篇,編寫專著10餘部,並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8次,北京市科技成果獎5次。
辛育齡。圖片來源:中日友好醫院
一根
“失而復得”的鉑金針
成為一位護士最珍貴的生日禮物
1982年,辛育齡被委派主持中日友好醫院建院工作,年逾花甲的他再次挑起重擔。兩年後,中日友好醫院正式開院。這時,他卻主動辭去院長職務,重返一線,在手術枱上堅守了二十多年。
他一直堅持工作,80多歲還每週出門診。2003年,中日友好醫院被徵用為非典定點救治醫院,時年82歲的辛育齡出任重症專家組組長,進病區給每一位重症患者會診。2008年汶川地震,剛接受腰椎手術的他堅持參加“5·12汶川特大地震”獻愛心活動,並捐款2萬餘元。
辛育齡始終把培養年輕人放在第一位,但在工作中他對後輩也不乏嚴厲。中日友好醫院手術麻醉科護士長張穎曾配合辛育齡做過多次手術。5月中旬,在接受包括封面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張穎用一個故事講述了她記憶中的辛育齡。
張穎回憶,上世紀九十年代,辛育齡發明了電化學治療腫瘤和血管瘤的方法,這種療法所需的介質是16根鉑金針,這些鉑金針十分珍貴。一次手術後,剛參加工作的她將清洗乾淨的鉑金針放入托盤,但將托盤放入轉運電梯時,不小心一顛簸,讓一根鉑金針掉入了電梯夾縫。正當她焦急尋找時,辛育齡從邊上走過,詢問清楚原因後,嚴厲批評了她。
“當時辛院長説,這根針對患者來説非常重要。作為一名手術室護士,手術器械就是你的武器,把武器都丟了,怎麼打仗?當時就把我説哭了。”時隔多年,張穎對這一幕依然記憶猶新。
那件事情過後的一個週一,張穎還沉浸在愧疚的情緒中,辛老把她叫到辦公室,送給她一根嶄新的鉑金針,讓她帶去手術室重新消毒。很長時間之後,她才知道,那根鉑金針是辛老自己花錢買的。
“辛院長讓我記住了工作一定要嚴謹,每一項操作可能都關係生命的安全,讓我受益匪淺。”二十多年過去,剛參加工作的小護士已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護士長。張穎説,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那根鉑金針也成為了她最珍貴的生日禮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