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白經濟聯繫不可替代
12月8日,俄白聯盟國家迎來成立21週年紀念日,這個紀念日對於俄白兩國來説具有重要意義。當前,白俄羅斯社會政治形勢逐漸趨於穩定,聯盟國家成員俄羅斯對此發揮了重要作用。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經濟聯繫密切,尤其是俄羅斯在白俄羅斯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對於歐亞地區穩定以及歐亞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白俄羅斯與俄羅斯之間的緊密聯繫由來已久。蘇聯解體後,當新獨立的各國忙於主權國家建設和解決尖鋭經濟社會問題時,白俄羅斯果斷決定全方位加強與俄羅斯的關係,實施全面一體化合作,盧卡申科是這一進程的推動者。他1994年就任白俄羅斯總統後,俄白關係密切程度不斷加深。1996年成立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共同體,1997年雙方關係升級為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聯盟,到1999年底,雙方決定成立聯盟國家,並簽署了《建立聯盟國家條約》。根據該條約,兩國在主權平等基礎上成立一個新國家,實行全方位一體化,甚至擁有共同的憲法。
聯盟國家成立加強了俄羅斯在歐亞地區的地位,阻止了獨聯體地區的離心化傾向。對於經濟和國家安全上都缺乏保障的白俄羅斯來説,與俄羅斯實現全面一體化,既解決了迫切的經濟社會問題,也解決了國家安全問題。聯盟國家實際上還發揮了引領歐亞一體化的作用。
不過,聯盟國家兩個成員國經濟地位並不完全對稱,自然條件和經濟實力差異較大。俄羅斯擁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自然資源異常豐富。森林覆蓋佔國土面積的51%,擁有2.2億公頃農用地和1.25億公頃耕地,天然氣儲量世界第一,石油開採量世界第二,煤炭儲量居世界前列;俄羅斯人口超過1.4億人,國民教育水平高,科技發達,國防能力全球屈指可數。2019年俄羅斯GDP總量約17024.96億美元。白俄羅斯國土面積約20.7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940萬人,石油天然資源匱乏,2019年白俄羅斯GDP總量約為630.85億美元。白俄羅斯從蘇聯時期繼承的經濟結構具有鮮明特點,他曾是蘇聯工業基地之一,重工業基礎較好,拖拉機、重型卡車、機牀等領域具有優勢,農業和食品工業也比較發達。但是,蘇聯時期統一的經濟聯繫中斷後,產業鏈斷裂,市場缺失,導致包括白俄羅斯在內的大多數新獨立國家經濟陷入困境。聯盟國家的建立使白俄羅斯經濟與俄羅斯經濟實現高度一體化,相當一部分產業鏈得以延續,產品市場尤其農產品市場得到了保障。
經過聯盟國家21年來的發展,俄白兩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合,尤其對於白俄羅斯來説,聯盟國家已經成為其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條件。白俄羅斯在經濟上對俄羅斯有很強的依賴性。在貿易領域,俄羅斯幾乎是白俄羅斯唯一的農產品銷售市場和能源供應國。白俄羅斯是俄羅斯全球第四大貿易伙伴,獨聯體地區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俄羅斯始終是白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俄羅斯在白俄羅斯對外貿易額中始終穩定在50%左右。
2019年,受世界經濟環境和俄羅斯遭受西方制裁影響,俄白兩國雙邊貿易額有所下降,但仍達到了356億美元。其中,俄羅斯向白俄羅斯出口219億美元,從白俄羅斯進口136億美元。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出口結構非常接近,2019年俄羅斯向白俄羅斯出口機電產品、陸上交通工具、塑料及其製品總計37億美元;從白俄羅斯進口幾乎同類產品總計42億美元。其中,除產品互補因素外,聯盟國家相互協調與關照也是重要原因。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能源價格下跌影響,1月份至9月份,俄白貿易總量212.59億美元,為2019年同期的81.8%。
在投資領域,資料顯示,俄羅斯對白俄羅斯的直接投資佔白俄羅斯境外投資的57%至64%。除直接投資外,俄羅斯還通過信貸向白俄羅斯經濟注入資金,目前白俄羅斯外債大約48%來自俄羅斯貸款。
在宏觀經濟政策領域,俄白兩國重大項目的規劃、設計和實施,戰略企業的發展、生產及產品銷售均納入雙方宏觀政策協調範圍。這種經濟聯繫既是歷史形成的,也是聯盟國家兩個成員國特殊經濟關係使然。如果説,俄羅斯因為聯盟國家而大大改善了地緣政治安全形勢的話,那麼白俄羅斯則不僅在安全領域,更在經濟社會發展領域離不開聯盟國家的存在。
能源合作在白俄羅斯和俄羅斯兩國經貿合作中佔有突出位置,對於白俄羅斯來説,能源合作不僅僅是經貿合作,而且直接影響到白俄羅斯政府預算以及社會生活。
白俄羅斯石化能源幾乎全部從俄羅斯進口,同時白俄羅斯也是俄羅斯天然氣輸往歐洲的轉運國。俄白之間能源關係因兩國聯盟的存在具有特殊性。在長達20多年的聯盟關係中,白俄羅斯享受俄羅斯提供的優惠價格。近年來,俄羅斯每年向白俄羅斯提供大約2000萬噸石油。白俄羅斯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一部分是自用,另一部分是供兩家煉油廠加工後向第三方市場出售。進口、加工和銷售俄羅斯石油及其產品是白俄羅斯政府預算的重要來源之一。
總而言之,經過了21年的風風雨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之間的經濟聯繫愈加密切,兩國之間有着高度的一體化聯盟關係、共同的安全利益、難以割捨的民族感情。俄白之間不可替代的經濟聯繫是聯盟國家的重要基礎,也符合兩國人民的長遠利益。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丹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