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李司坤】在經歷長達十多個小時的打砸搶燒後,緬甸仰光萊達雅工業區進入軍管狀態。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14日晚宣佈,為有效維護安定與法治,決定在位於仰光的萊達雅和瑞必達兩個鎮區實施軍事管制,由仰光地區軍事長官負責行使行政和司法權力。中國駐緬甸大使館此前向《環球時報》記者證實,截至15日中午,14日發生的緬甸仰光萊達雅工業區發生多家中資工廠遭不法分子打砸事件共造成32家中資工廠受損,兩名中國員工受傷,無人死亡。據不完全統計,財產損失2.4億人民幣。實施軍管後的萊達雅是怎樣的?《環球時報》記者15日採訪了多位在萊達雅工業區的中資企業人員,他們有的還留守在自己的工廠或公司裏,有的正在計劃着撤離,對當下萊達雅安全狀況的評估也是褒貶不一。但有一點相同的是,他們都希望眼前的這場浩劫儘快過去。
“我剛剛回到萊達雅的家裏,但現在我要趕緊撤離”
從事旅遊業的張先生家住萊達雅工業區內,打砸事件發生前,他從該工業區來到了仰光市區,在市區裏的一所酒店住了一晚。今天上午,他聽説回萊達雅的一條路已經恢復通車,便決定開車回家。他告訴記者,這條長約16公里,往常40分鐘就能走完的路,在今天,卻最終花費了1個多小時才繞到家裏。一路上,他用手機將沿途的情況都記錄了下來。
從張先生髮來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原本寬闊、筆直的水泥馬路上,現在每隔幾十米就會出現一道用沙袋、木料、輪胎或水泥墩搭乘的路障,車輛必須在馬路上以“之”字形的路線繞過一道道路障。在跨越連接仰光市區和萊達雅工業區的萊達雅大橋時,《環球時報》記者在視頻中看到,地面上滿是燃燒後留下的黑色灰燼。王先生在視頻中感嘆:“這就是一場災難。”
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在回萊達雅鎮區的路上沒有看到軍人和軍車,也沒看到任何警察。除了幾個騎摩托車的可疑人員以外,他在萊達雅工業區沒有看到類似昨天那樣的暴徒聚集的景象。
儘管局面看起來似乎比昨天更安全了,但張先生還是決定要撤離他在萊達雅工業區的家。“我剛剛回到萊達雅的家裏,但現在我要趕緊從這裏撤離,要搬到(市區裏的)賓館去住,住一段時間再説了。”他説,現在好多酒店都已經住滿,基本上入住的都是外國人,或者一些緬甸當地的有錢人,“酒店的安保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尤其是國際酒店,暴徒們還是不敢造次的。”
“今天不像昨天那樣濃煙滾滾,也沒聽到槍聲”
在緬經營多年的商務人士魯同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昨晚一直在密切觀察事態的發展,沒怎麼敢睡,躺下後也一直在思考這些事情。“今天早上起來後,周圍沒發生什麼事,至少不像昨天濃煙滾滾,也沒有聽到槍聲。”魯同感慨道,“萊達雅似乎恢復了安寧。”
不過魯同表示,他現在還在萊雅工業區的家中不敢出門,因為昨天發生的事情過於驚心動魄:“我再觀望一下,如果條件允許,也許會嘗試回到仰光市區,那裏還是相對安全一點的。”
同樣感到局面有所緩解的,還有在中資企業Heng Mao (緬甸)服裝有限公司工作的緬籍員工欽素琳。“現在很安全,我們的工廠比昨天安全了,”她在採訪中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萊達雅工業區實施軍管後,這裏來了一些軍人,“可能有三五百人。”魯同表示,緬甸軍方昨晚及時公佈對仰光的萊達雅鎮區和瑞必達鎮區進行軍管的通告,這樣一來,中資企業會相對安全一些。
不過,欽素琳告訴記者,她並沒有在工廠附近看到任何緬軍士兵,“早上起來我也問了幾家工廠,他們周圍也沒有安排軍人守護。”對此,魯同猜測“軍方不可能針對某個具體的工廠來安排軍警進行守護。”
在這樣的情況下,守護各自工廠的任務就更多地落在工廠員工的肩上。欽素琳表示,她和留守在工廠的另外幾名中方人員做好了保護工廠的準備。“我們準備好了滅火器,還檢查了消防栓及供水系統的完好性。”她説,工廠最擔心的問題還是被縱火,因此,她和她的中國同事已經把廠內的燃氣罐、燃料等易燃物品安置到了更安全的地方。
“對於未來的局勢,我還是有些擔心。”欽素琳説。
“現在又開始被搶了,非常麻煩”
楊先生在仰光萊達雅工業園區裏擁有兩家酒店、一家公司,它們全都在昨天遭到當地暴徒的打砸,“整個事件從昨天下午一點半一直延續到今天凌晨三點,可能來了好幾批人,有鬧事的、趁火打劫的,還有偷東西的,他們都帶刀帶棒,確實很恐怖。”
和前幾位受訪者感受不同的是,楊先生並沒有感覺到實施軍管後的萊達雅比昨天更安全了。他告訴記者,就在今天中午,又有持刀的暴徒出現在他們酒店附近,他們雖然沒有對我們的員工直接進行恐嚇,但還是給我們很多同事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而就在記者截稿前,楊先生又通過微信向《環球時報》記者發來一條令人揪心的信息:“現在又開始被搶了,非常麻煩。”
對於在此次打砸事件中遭受的損失,楊先生感到無比痛心:“這次事件對我們造成的經濟上的損失是非常大的,對我們心理上的創傷同樣非常巨大。我確實很無奈,希望有關部門事後一定要嚴懲兇手。”他表示,不知道這其中是不是真有排華的因素,但這的確是非常惡劣的事情,更讓他感到失望的是,當地沒有任何單位能夠阻止這樣惡劣的事發生。
“我們這些中資企業在緬甸投資,發展了當地經濟,解決了當地人口的就業,增加了當地政府的税收,還積極參與了很多慈善工作,確實做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楊先生説,“如果當地政府對外資企業遭遇這樣的事情不能及時處理,不能給這些外資企業一個好的答覆,也不能對外資企業在緬甸的經營發展提供保障的話,誰還願意來投資呢?”
《環球時報》記者瞭解到,張先生目前已經平安抵達位於仰光市區的酒店,魯同最終決定還是留在萊達雅繼續觀望,欽素琳在不安中和她的中國同事一起為保衞他們的工廠而忙碌着,楊先生仍在焦頭爛額地應對着暴徒的二次鬧事。每個人都在當下無奈地做着不同的選擇,但有一點相同的是,他們都希望眼前的這場浩劫儘快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