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8日電(記者劉晶瑤)3月18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對藏身快遞盒的微腐敗也該“無微不治”》的評論。
快遞給官員的葡萄酒,盒子裏碼着整整齊齊的現金;企業寄送的土特產,收件人填的卻是領導的兒子;面對管理服務對象快遞的購物卡統統“笑納”……
上述細節,均來自近年來查處的違規違紀案件。隨着“網購+快遞”的興起,藏身快遞盒的微腐敗暗生滋長,“快遞送禮”成為拉攏腐蝕黨員幹部、公職人員的“新型”手段。
時至今日,眾目睽睽下,提着大包小包登門拜訪領導的人已經很少了。面對面送禮,會吃閉門羹,而快遞送禮,卻被對方心照不宣地收下。不易被發現,卻更易被接受,讓“快遞送禮”成了搞新型腐敗的“首選”。
對於那些無心收禮的人來説,辦公地址和電話往往是公開信息,面對不請自來的禮品包裹,很是頭痛,一不留神就“被送禮”。想要退還拒收都要付出時間成本,還得注意留存證據自證清白。
對甘於被圍獵、對糖衣炮彈來者不拒的腐化墮落者,“快遞送禮”則正中下懷。現如今,家家户户都收快遞,禮品包裹混跡普通快遞之中,加之快遞隱私保護加強,寄件人名稱電話都可以模糊處理,即使“貨不對板”,裏面藏着奢侈品等高價值禮品,外人也無從查證。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請客吃飯,更沒有不求回報的“快遞送禮”。自以為天知地知送禮者知,簽收快遞禮品時的心存僥倖,恰恰是在危險的邊緣試探。用人情往來的旗號自欺欺人,落入陷阱後搞利益交換和權力尋租,即使今天不會東窗事發,也難保有朝一日不被徹底清算。
近年來,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精準發現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也對頂風違紀者形成了有力震懾。
底線不容含糊,常識必須重申,藏身快遞盒,零打碎敲、細水長流式收禮,不等於把違法違紀行為也化整為“零”了。看似隱蔽的“快遞送禮”,實則都通過物流大數據留了痕,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發現不了的腐敗。唯有不踩紀律紅線,不越規矩雷池,將快遞“微腐敗”一律拒之門外,才能不被圍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