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十四五機遇”,香港不能等也等不起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綜合

這幾天,香港法律界人士收到了一份“大禮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和從事律師職業試點辦法》,廣受歡迎。根據規定,香港的執業律師和大律師在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後,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開展專業法律服務,試點期限為三年。

一位法學教授直言,“這是一件大好事,是內地為香港法律界開大門。”這扇“大門”裏藴藏着眾多發展機遇,需要真誠實意、坐而起行來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法律需求大、市場廣,對香港律師不僅有吸引力,而且能在業務合作中促使他們與內地律師互利共贏。當此深度交融、互惠發展之際,祖國內地為香港法律界人士打開“北上之門”,是對業務能力的認可,是對專業水準的肯定,是對融入發展的信任。

香港是中國境內唯一實行普通法的司法管轄區,擁有與國際接軌的健全法律制度,擁有一大批熟悉精通普通法的法律從業者。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人口比香港多十倍的龐大市場,灣區企業在未來二三十年對涉外法律服務的需求將會非常大。香港律師能夠為大灣區企業提供跨境業務的高質量服務,具有獨特優勢和極大的業務發展空間。內地與香港律師界的資源整合,將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造船出海,共同維護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合法權益。那些抓得住機遇,能來大灣區執業的香港律師,獲得的不只是更大發展空間,而且能親身感受祖國的發展進步、內地法治建設的不斷完善。這比拓寬職業空間更有價值。

其實,這樣的政策利好,不止在法律界。近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發佈,推動香港中醫師在內地公立醫療機構執業,鼓勵香港註冊中成藥進入大灣區市場。國家以試點辦法、建設方案的形式,破除法律服務、中醫藥等專業領域合作發展的障礙,在大灣區開闢出一條特色資源、優質服務“引進來”的路子。香港法律界人士也好,中醫師也罷,或是其他專業領域從業人士,只要拋開紛擾、積極參與、急起直追,就能汲取發展動力、拓展未來空間。

以上,都是香港背靠國家、融入國家的發展機遇,也是參與發展、見證進步的理性選擇。縱觀收尾的國家“十三五”時期,無論是港澳內容專設一章,還是助推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從一開始就為香港繪就了藍圖,旨在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提升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促進和諧。香港這個“超級聯繫人”,在國家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的確由於一些泛政治化傾向、違法暴力活動等因素,造成社會內耗撕裂,阻滯了前行腳步。這既不應該發生,而且必須要儘早結束亂局、打開新局。

國家正在部署、謀劃、推動“十四五”發展,香港奮起的“十四五機遇”就在眼前。這對香港來説,機不可失,既不能等也等不起。目光長遠、務實求進的香港人士也都在聚焦“十四五”規劃,期待香港能夠改變社會局面、發揮傳統優勢、佈局新興產業,在未來五年實現華麗轉身。“目光向內”,搭上國家發展快車的香港,決不會“被邊緣化”;立志高遠,在國家新發展格局中找到新發展定位的香港,決不會“被規劃”。我們相信,香港只有成為國家發展的助力、合力,才能實現持續繁榮。

“蘇州過後無艇搭”。無視機遇者,只會被機遇淘汰;珍惜機遇者,才能被機遇青睞。家國一體、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香港,在一個充滿機會的中國裏,自己要努力,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