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坦言:愛頂嘴和從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會很大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處理”
不同的性格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性格會影響這孩子的行為舉止,思維方式,而這些都會影響的孩子的生活方式,學習態度。
李玫瑾教授曾經多次在多個場合表示,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和塑造的最重要階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
還有的孩子,就不愛頂嘴,基本上家長説什麼都會聽着,也不反駁。雖然這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的行為習慣,但是其實從孩子們這個行為上就可以看出來,愛頂嘴的孩子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會很大。
其實家長會發現,其實孩子從出生之後就會頂嘴。小的時候就會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滿,2、3歲的時候更是把“不”、“不要”掛在嘴邊。李玫瑾教授也説過,“孩子的天性並非是服從”。
所以説,當孩子有當一件事情和自己的想法違背了的時候,孩子是一定會有所表達的。或許是哭鬧,或許是據理力爭。
第一種,缺少主見。因為從小就習慣服從父母,所以遇到事情就不去表達自己的想法。第二種,心裏非常有主意,比較犟的孩子,不表達是因為在暗自較勁,知道自己説了父母也不會理解自己,所以索性不反駁,不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那麼其實這兩種性格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而孩子之所以會養成這樣的性格,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出了問題。
如果孩子已經有了比較沉默的性格,其實家長還是要對孩子更耐心和細心一些,注意引導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比如家長在表達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活詢問孩子的意見,並未尊重孩子的意見。
或者是帶着孩子看一些繪本,讓孩子通過繪本中小動物直觀的演繹知道自己具體應該怎麼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愛頂嘴的孩子其實多半是性格比較外向的,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也有足夠的語言能力支撐他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樣的孩子不會人云亦云,有足夠的獨立意識,這是愛頂嘴的孩子的優點。
如果孩子習慣了“頂嘴”式的表達自我的方式,這樣的孩子會比較自我,也會有比較有攻擊性。孩子會有一種“反正我有理”的自負態度。
針式教育:
家長應該孩子,其實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沒錯,但是應該懂得尊重別人。
因為在表達自己的時候不是非要用劍拔弩張的方式,用心平氣和的語調,別人一樣能夠聽進去你説的話。
關注公眾號【心育之聲】,每天持續分享家庭關係理念。歡迎大家積極評論,説出您在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問題,老師針對性的為大家答疑解惑。
編輯|排版| 我是你的小甜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