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美文 首發
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
我們這個時代的焦慮,大多數來自攀比心理,尤其到了一定年紀,比如中年,焦慮都是害怕沒有足夠的錢,無法給孩子和家人更好的生活與環境,以此導致的身心焦慮,心神俱疲。
要想過得輕鬆,體會幸福感,以下這三種焦慮都應該摒棄。
01、子女教育焦慮
不久前,有人專門就當前的人口嚴重老齡化、很多人不願再生孩子做過一項調查,得出的結論是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年,到最後基本停止花錢,一生共計需要602萬。
這個數據是按照當前的消費水平給出的計算結果,而如果把這個數字折算成一個孩子的教育費用,在大學畢業以前,保守估計為60萬元。這60萬元包括孩子的教育費用、各種基本的輔導和託福,如果要接受更好的教育,這個費用就會翻倍。
這項龐大的費用都只因為一句話:輸在起跑線。很多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將來沒有好的出路、沒有好的就業機會、沒有好的人生,像自己一樣過着不如意的生活,所以拼命賺錢,努力工作,為子女的教育焦慮,也為孩子的將來焦慮。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種焦慮,是孩子的想法、行為完全和自己的期望不一樣,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也沒有朝着自己設定的方向成長,越大越偏離,這才是作為一箇中年人,對子女教育的焦慮。
事實是,父母再焦慮,也於事無補,因為“兒孫自有兒孫福”,為人父母做到最好的努力即可,至於孩子成長為什麼樣,其實父母焦慮也是無法改變的。
02、賺錢養家焦慮
有句話叫成年人的體面,都來自有錢,而成年人的安全感,同樣需要錢來保護。對於一箇中年人來説,賺錢養家是天經地義的,是男人,就得擔負起家庭的責任,為改善家人的生活環境,營造更好的生活條件而努力。
因為到了中年,面臨精力不足、身體機能下降、學習能力變差等壓力,接受新鮮事物的過程也明顯不如年輕人,所以中年人容易感到賺錢不易,為養家焦慮,也為自己的人生、事業、家庭焦慮。
這説白了就是野心跟不上能力,原本想計劃到四十歲、五十歲實現財務自由,結果到了這個年紀,還是要啥沒啥,而年齡卻一轉眼到了連自己都害怕的分水嶺,成為社會即將淘汰的備選羣體,這種焦慮讓每一個到了中年的人焦慮,也讓這種焦慮變得非常強烈,難以安撫。
人生在世,説到底都是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凡事盡力而為即可,大可不必成天憂心忡忡,自己給自己增添煩惱。
03、身心健康焦慮
俗話説“人吃五穀雜糧,哪能不生病?”原本就是血肉之軀,生病其實不需要那麼緊張,也沒必要對身體健康過分擔憂,只要有正常生活方式,堅持鍛鍊,人的一生,“小病不斷,大病不犯”,也是可以接受的。
有的人平時沒有正確的生活方式,也不注意鍛鍊,稍微有點不舒服,就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重大疾病,感染了不治之症,所謂的“病急亂投醫”,為身體健康焦慮,純粹是自己的認知錯誤。
還有一種情況,長時間和一些偏離正常生活、遠離大眾的人接觸,或者長期生活在某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漸漸的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和其他人都不同,也會覺得是不是自己格格不入,身心健康出了問題,是不是需要看心理醫生,解決身心疲憊的問題。
這種處於身心健康焦慮的情緒,也是一種認識片面的誤區,頗有些“杞人憂天”的多餘,更需要用平常心態面對,不必過於擔心。
結語:
不同的時代營造出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環境就需要有不同的心態去面對,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心態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似乎越成長、年紀越大,壓力就會越大,而壓力其實就是自己的能力無法匹配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人之所以焦慮、擔憂、遺憾,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無能為力,就像人生中那麼多的悲劇,如果自己稍好一些,可能就會扭轉局面;如果早一些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就不會如此如此等。
——END
你有故事嗎?你有煩惱嗎?歡迎私信給我,我在這裏等你
我是妮夏情感,11年情感分析經驗,幫你揭開故事背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