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臭河道到旅遊水上航線,母親河三十年治理見證歷史

9月17日,上海蘇州河旅遊水上航線正式開通,上海“一江一河”公共空間貫通開放再添新成果。從黑臭河道到旅遊水上航線,蘇州河向世人呈現的,是長達三十年上海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實踐與探索,以及水岸聯動的新成果。

蘇州河,源自太湖,全長125公里,經蘇州入上海,流經上海境內53.1公里後注入黃浦江,是上海除黃浦江外最重要的河流。

1920年以後,隨着上海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量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入蘇州河,開始出現黑臭現象。到1978年蘇州河在上海境內全部遭受污染,市區河段終年黑臭,魚蝦絕跡,路人掩鼻,成了影響上海城市環境的痛點。

記者從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三十年來,上海堅持“以治水為中心,全面規劃,遠近結合,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一張藍圖幹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幹”,蘇州河的面貌已然發生了根本改變。

從黑臭河道到旅遊水上航線,母親河三十年治理見證歷史

圖説:蘇州河普陀段貫通。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一張藍圖”,鋪就更清更美的前景

1996年、1997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確對蘇州河沿岸地區功能進行了規劃調整,將其定位為居住、科技園區和商業用地並且配套相應的基礎設施用地和大量綠化景觀建設,確定了蘇州河沿岸產業“退二進三”的轉型方向。

1998年,上海制定併發布了《上海市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管理辦法》,對整治範圍內的水域活動管理、污染物排放管理、市容和環境衞生管理、開發建設管理等作出規定。“上海市區污水治理戰略方案研究”“蘇州河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研究”等科技攻關工作,為蘇州河治理確立了頂層設計和總路線。

1984年,為緩解和遏制蘇州河、黃浦江污染問題,上海市委、市政府聘請國際團隊與本地科研人員共同研究提出了合流一期工程,有效截留蘇州河沿岸污染源並減少蘇州河對黃浦江的污染。1993年合流一期工程完工後,截留蘇州河120萬立方米/天的污水。

1997年,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成立,開展了共四期的蘇州河綜合整治工作,全面恢復了蘇州河水質和水生態系統,並將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區水環境治理的路徑、技術和政策體系進行了系統驗證。

一期整治以清除蘇州河干流黑臭以及與黃浦江交匯處的黑帶為目標,抓住污染最重的六條支流進行重點截污整治。

二期整治從全流域展開,截污治污從下游向上遊延伸,從點源向市政泵站延伸,重點是穩定水質,改善兩岸綠化環境;在二期整治過程中,上海以鎮村河道為重點,開展了“萬河整治行動”,累計完成中小河道整治23245段,長度17067公里,疏浚土方16863萬立方米;並以迎接世博會為契機,推進河道整治向村溝宅河延伸,啓動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農村水環境建設,湧現了一批具有江南水鄉風韻、人水和諧風情的生態小河道。

三期整治以改善水質、恢復水生態系統為目標,在資金、力量均有限的情況下,通過三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的推進,治理範圍從蘇州河市區段到中心城區骨幹河道、郊區骨幹河道、區域性骨幹河道,再到普通河道及村鎮級河道,進而囊括了太湖流域綜合整治,河道整治從重點河道到一般河道,從市內河道到交界河道全面鋪開。

四期整治重點提升全流域水質和實現蘇州河兩岸濱岸帶貫通和景觀提升。

系統治理,推進城市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上海作為百年以上的老城,污水和排水系統非常複雜。在蘇州河綜合整治工程的帶動下,上海系統推進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1995年以來,上海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從49萬立方米/天上升到857.3萬立方米/天,其中白龍港污水廠處理能力分別達到210萬立方米/天,是亞洲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上海堅持污水收集管網建設與污水廠建設相匹配,2000年以來污水管網建設總長度超過7500公里。截至2021年,上海的城鎮污水收集處理率已達97%以上,為城市水環境治理與保護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設施支撐。

2015年,上海開始進行截污納管攻堅戰和城市混節點改造。2020年底,全市各區上報完成4274個住宅小區、17037個市政、企事業單位、沿街商户和其他雨污混接點改造,消除全市200餘座市政泵站晴天排放的問題,並增加監控措施,對中心城區市政泵站的水量水質情況進行跟蹤。

2016年,上海市入選了第二批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從源頭加強對雨水徑流控制。結合國家試點地區臨港新片區海綿城市建設,全市推進海綿城市試點工作,總面積接近200平方公里,在治理城市面源的同時也兼顧了排澇和景觀功能,得到廣大市民的稱讚。

生動感知,水岸聯動的生態空間

蘇州河堅持治理的三十年,也是上海深化推進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上海以改革創新的實踐精神,久久為功的堅持精神,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讓昔日以黑臭聞名的蘇州河重回水清岸潔的景象。通過蘇州河的治理,上海也走出了一條特大型城市治理黑臭水體的道路。

蘇州河干流在2000年基本消除黑臭後,蘇州河上海境內水質與滬蘇省界趙屯斷面水質趨同,CODCr、NH3-N和總磷濃度呈顯著下降趨勢,溶解氧呈逐步上升趨勢。2020年,蘇州河7個監測斷面水質處於Ⅲ類~Ⅳ類,均達到相應的功能區要求。

整治後的蘇州河河道整潔,水面乾淨。2011-2012年開展的蘇州河魚類調查共採集到魚類21種,較2004年調查的5種有明顯上升,且魚類物種組成相對豐富,鯽魚等耐污種類已能全河段分佈,生態系統有顯著提升。

蘇州河兩岸建起23公里的綠色走廊和65萬平方米的大型綠地,市容大為改觀,生活、休閒環境得到充分改善。

2020年,蘇州河42公里基本實現貫通,上海母親河又一次“華麗轉身”,成為滬上熱門的濱水新空間。水上觀光等項目的開通,也讓老百姓能夠更近距離地感受到多年來的治理成果,為市民提供更有品質的生活休憩空間。母親河水從黑到清,河岸從“歷舊”到“有品”,見證了上海的發展歷程。

新民晚報記者 郭劍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94 字。

轉載請註明: 從黑臭河道到旅遊水上航線,母親河三十年治理見證歷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