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我是一名工農兵大學生
在共和國的日曆上,有着這樣的一個特殊時段,在共和國的史冊裏,有着這樣一頁非常的記載,在共和國國度裏,有着這樣特別的一個羣體,這就是工農兵上大學和工農兵學員。這個詞彙在共和國的辭典中,雖然一閃即逝,卻在1972年至1976年間,成為教育事業的創舉。
我有幸成為工農兵上大學的一名學員,一名歷史經歷見證者。同時,也是因為有了工農兵上大學的機會,才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
我上學的學校説起來很光榮,當時叫南京航空學院,座落在南京中山路上,現已經更名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這座學校是教育部直管的國家重點高校,也是國家三所重點航空航天大學之一,以前學制是四年。我們入學的時候,學制改為三年。
現在感覺,雖然當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方法,教學質量和成果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從推薦和審查學員的機制和標準是相當嚴肅和嚴格的。學生們除了文化水平和基本素質不同外,政治條件和政治表現要求是絕對嚴格和重要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説,當年能夠在眾多的竟爭者中脱穎而出的,都是經歷了層層推薦,審查和考核的,可以説是百裏挑一,千里挑一的。能夠走進大學校門的都是在生產勞動和政治活動中取得成績,表現突出的貢獻者。
我們班學習的是液壓氣壓附件專業。現在,我還能夠記得當時的一首歌叫《工農兵學員之歌》:“迎着燦爛的陽光, 肩負黨和人民的希望, 我們工農兵學員, 來自祖國四面八方。 帶着工人階級的委託, 帶着貧下中農的期望, 帶着革命部隊......”
記得我第一次進南京,一下火車走出火車站,就被鑼鼓喧天的場面所震撼,學校的學生打着紅旗在列隊歡迎我們,老遠就看到了“南京航空學院”新學員接待處,感到格外親切,立馬走了過去,遞上新生入學通知書,先報到的同學引領我們到了大客車上等候,託運的行李有專人負責給我們領取,感到很温馨。在等候的大客車上,先來的同學們給我們不斷的介紹學校的有關情況,問寒問暖,温暖如兄弟姐妹。
南京航空學院坐落在美麗的南京城東部的中山門門裏,是南京的風景區,10月的南航校園,到處是飄香的桂花,每天在這花香的環境中學習生活,真是到了天堂。入學後緊接着進行了幾天的教育,記得那時南京航空學院黨的核心小組組長、革委會主任是華誠一,我們的班主任老師是李金忠,委任我為這個班的首任班長,整個班級37人,其中女同學10人,軍人3人。入學報到進行學員註冊,配發了學生證和校徽,當時帶上校徽可神氣了,外出時別人總是多看幾眼,特別是我們軍人大學生。
大概一週後我們就到部隊去學軍了,男同學在南京長江大橋的守護炮兵部隊,一學就是一個月。學軍的主要任務是學政治,學軍事,學軍隊的優良作風,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一個月後,我們學軍的75屆所有450名同學全部回到了校園,頓時校園變得生機勃勃,真正的學校生活開始了。
十年來先後畢業的百萬工農兵大學生,他們勝任工作快,奮鬥在科研生產等崗位的第一線,是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做出了重要貢獻。
壹點號 鍾福生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