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曉鵬
垃圾分類回收房配有智能感應攝像機,可以實現在後台的“分類指導員”與丟垃圾者之間的語音“互動”;創新運用“互聯網+”,率先推出數字公廁地圖,只要掃描二維碼即可實現一鍵找公廁;環衞保潔全覆蓋,作業車輛採用GPS衞星定位系統,實時位置、行駛軌跡、作業時間等狀態實行24小時監控,發現問題,實時糾正……李滄區彙集大數據平台和智能化手段的城市管理工作,不斷提升着市民“獲得感”。
作為“城市大管家”,李滄區城市建設管理局踐行“繡花”精神,持續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目前,李滄區正打造集分析、管理、監督、服務等為一體的智慧城管大數據平台,推動“數管”向“智管”轉型,不斷提高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目前李滄區已經打造了107條省級深度保潔路,數量位居全市前列。
新科技賦能,垃圾分類實行“智慧化”
扔可回收垃圾前,輸入手機號,系統識別後自動打開分類投放口,並根據所投垃圾記錄進行智能識別和智能稱重,現金返還……近年來,一款智能回收設備在李滄區多個街道投入使用,為垃圾分類增添了時尚、智能、創新元素。家住浮山路街道中海國際社區的居民李順英就是智能回收設備的受益者之一,“在此之前,廢舊紙盒、啤酒瓶等可回收垃圾基本都被隨手扔進小區垃圾桶,既不環保又浪費,如今按時收集分類投放,不僅文明還有收益,真是件好事兒。”
“互聯網+垃圾分類回收”已成為時下熱點,為加快形成垃圾分類新時尚,李滄區引入第三方公司在全區11個街道設置智能垃圾回收箱百餘台,基本實現垃圾分類信息化管理。
不僅如此,為助力垃圾分類,李滄區在多個社區開展“90天垃圾分類習慣養成計劃”,居民扔垃圾,後台有專人指導分類,也成事實。9月19日,記者來到位於賓川路的萬科觀瀾小區,該小區在出口處設置兩處智慧化垃圾分類廂房,居民將垃圾破袋後投入塑料盆中,兩名垃圾分類指導員正在指導居民對投放錯誤的垃圾進行正確分類。
據瞭解,這種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房配有智能感應攝像機,可以實現在後台的“分類指導員”與丟垃圾者之間的語音“互動”,如果小區業主在扔垃圾時,遇到分類難題,可以遠程求助後台指導員,並在他的語音指導下,將垃圾進行正確分類。“這種智慧化垃圾分類廂房對我們居民來説,真是太方便了,尤其是有了現場的語音指導,垃圾分類起來就更快捷了。”居民王女士笑着告訴記者,生活在這樣智能化、人性化、現代化的小區,幸福感也大大提升。
而在位於漢川路上的莊子社區,為切實提升垃圾分類智慧化建設水平,實現生活垃圾從居民投放、分類收集的數據監管。九水街道不斷完善智能化平台建設,運用智能垃圾分類雲平台,結合現有網格視頻系統,科學高效地對垃圾分類項目進行監管。小區的基本信息都以呈現,並可以進行遠程監控垃圾分類智能房的分類情況,指導員的在崗情況,隨時監控小區的生活垃圾量,能夠確保小區的廚餘垃圾精準投放,確保垃圾分類準確率,杜絕混裝混運現象,從而更好地推廣實行垃圾分類。同時社區還上線微信積分小程序,小區居民通過合格分類投放換取積分,積分可兑換花生油、垃圾袋等獎勵。這一激勵機制大大提高了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居民將從被動的垃圾分類管理對象,轉變成主動的社區公共環境治理的參與者。
目前,李滄區已在全區11個街道119個社區的348個居民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全區垃圾分類設施已基本達到全覆蓋,打通了線上線下回收行業生態圈,實現對再生資源垃圾前端分類回收、中端統一運輸、末端集中處理的全流程管理。
李滄區已在全區11個街道119個社區的348個居民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全區垃圾分類設施已基本達到全覆蓋。
公廁插上科技“翅膀”
“李村八點半”商圈夜經濟正火熱開展,市民遊客夜間如廁問題卻成了一件難事。為此,李滄區城市建設管理局在李村河中下游高標準配建了一座“星級公廁”,為逛夜市市民如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日前,記者來到該座公廁裏體驗了一把。走進公廁發現,牆面上兩個醒目的二維碼,吸引了不少如廁市民的注意。記者通過手機掃描其中一個二維碼看到,手機上顯示出來的是一幅數字公廁地圖,該地圖不僅能夠顯示整個李滄區所有的公廁,還能根據使用者當前位置,導航前往距離使用者最近的公廁,這一便利的科技手段讓不少市民為之點贊。而另一個二維碼也是與公廁有關,掃描二維碼顯示出的頁面是公廁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市民可以根據公廁是否有異味、地面有無水漬,有無洗手液,保潔員態度,設施是否損壞等方面提交反饋意見,以便監督並提升公廁的服務水平。
記者瞭解到,這是李滄區建管局創新應用“互聯網+”推出的“李滄區數字公廁地圖”“二維碼掃描調查問卷”。“互聯網+公廁”的管理服務創新手段,不僅為廁所插上了科技翅膀,還能通過科技優化廁所服務質量,提高李滄區公廁服務水平。
“生活中不少人都會遇到想‘方便’卻找不到廁所的尷尬,為了解決市民找廁所難的問題,我們花了兩三個月時間,對轄區所有公廁進行了位置標註。”李滄區建管局工作人員介紹,這一運用互聯網定位手段打造的“李滄區數字公廁地圖”,在全市是首創之舉,已覆蓋全區上百座公廁,在李滄,市民只要掃描二維碼或關注“李滄環衞”微信公眾號,就可以找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公廁,然後根據手機導航輕鬆找到公廁位置。
李滄區共有81座公廁對外24小時全面開放。
據介紹,在全市率先推出數字公廁地圖,只是李滄區建管局在公廁建設管理方面探索創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李滄區堅持打造“如廁如家”品牌形象,並在公廁內新增了“五大利器”,即播放信息提示的LED屏、減少紙張浪費的擦手毛巾卷、防潮防滑的PVC絲圈地墊、除味抑菌的小便斗冰塊、方便衞生的自動換套馬桶圈;此外在公廁的外觀設計方面也做足了功夫,使公廁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公廁內外增加綠色植物,為市民提供了“如家”般温馨舒適整潔的如廁環境。
另據瞭解,為進一步助力青島市爭創全國文明典範城市,更大程度滿足市民遊客的夜間如廁需求,今年以來,李滄區逐步擴大環衞公廁24小時開放覆蓋面。截止到今年9月份,在原有75座24小時開放公廁的基礎上,李滄區新增6座24小時開放公廁,目前共有81座公廁對外24小時全面開放。
24小時“盯牢”!讓垃圾無所遁形
日前,青島李滄環境衞生有限公司道路保潔車輛正在路面進行常規作業。一輛滿載的渣土車疾駛而過,無意中撒漏造成城市道路污染。作業車輛通過前期安裝的GPS定位系統快速捕捉第一時間啓動應急響應機制通知後台管理人員進行問題處置,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僅用了1個小時。
記者瞭解到,李滄區環衞公司負責保潔的道路有600條(段),保潔面積1005.16萬平方米。每日人工普掃2遍,期間進行不間斷巡迴保潔。其中李滄區東部、中西部主要道路施行雙班保潔,李村商圈區域施行3班保潔。共有掃路車、灑水車、高壓清洗車等機械化保潔車輛136輛,其中沖洗車17部、洗掃車17部、灑水車28部、中型掃路車30部、微型掃路車44部。主幹次幹道機掃率達到100%,機掃每天4遍。主次幹道灑水率達到100%,非結冰日灑水每天不少於4遍,高壓沖洗每日1次。對配備的機械化環衞作業車輛,全部實行信息化管理。採用車輛GPS衞星定位系統,對車輛的實時位置、行駛軌跡、作業時間等狀態施行24小時監控。並與市城市管理局車輛監控平台聯網,可對作業當中出現的問題實時反饋與回覆。
道路清掃保潔的精細化提升沒有終點,只有不斷精益求精的過程。據介紹,目前李滄區已經打造了107條省級深度保潔路,數量位居全市前列。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李滄區城市建設管理局正秉承“繡花精神”不斷“持針走線”,激活基層治理“一盤棋”,以細“治”入微的基層治理能力的提升,構建起精細化基層治理體系,助推基層治理工作開花結果,為人民羣眾托起“穩穩的幸福”,“織”出一條基層治理現代化新路,“繡”出基層“幸福圖景”。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