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黑太難聞”“洗出少女粉”——如此低俗不堪的廣告語,近日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婦炎潔線上官方旗艦店頁面,受到廣大網友的質疑和批評。
5月17日,婦炎潔客服回應稱,公司已將產品下架,內部正在徹查;5月18日,江西樟樹市場監管局表示已收到省級轉辦函,將交由執法大隊立案調查;而部分網友截圖顯示,即便處於風口浪尖,婦炎潔依然有在線客服辯稱“某些博主惡意炒作,導致店家遭受網暴”。
以“洗洗更健康”聞名、長期瞄準女性消費市場的婦炎潔,已不是第一次因低俗營銷翻車。2016年,婦炎潔曾在自家產品禮盒印上文案:“我不能洗掉你的過去,但我能洗乾淨你的未來”。
一家賣女性用品的企業,用如此天雷滾滾、匪夷所思的惡俗字眼形容女性,本就構成對女性的“頂格”冒犯。通過攻擊女性生理特徵製造“女性羞恥感”,再鼓動女性“改變現狀”“取悦男性”,這種所謂“營銷”套路,不僅強行製造性別偏見,更是在污名化女性形象。
更令人惱火的是,為營造自家產品賣點,商家不顧科學常識、醫學常理,怎麼反智怎麼來:你説是色素沉積,我偏説是“醜態畢現”;你説皮膚狀態不可逆,我硬要宣傳人體如紙張,大不了灑點漂白劑。
有人問,如此離譜的營銷策略,為什麼會發生在“業內大廠”“知名企業”身上?其實,這正反映出商家的小算盤:甭管是否違反公序良俗,先爭奪一波注意力再説。
互聯網時代,公共傳播賽道擁擠,誰都想謀個好位置。優質創意不夠,咋辦?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打“擦邊球”賺流量。在某些人看來,只要沒觸及法律法規紅線,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線算不了啥,大不了走一套下架、道歉的標準“流程”,皮不疼臉不紅,下次照舊。
再就是恐懼營銷。這方面奇葩例子,前有寶潔公司聲稱的“女人腳臭是男人五倍”“女人頭髮比男人髒一倍”,以推銷“全身香香5件套”;後有全棉時代廣告中,一名妙齡女生被人尾隨,隨後用熱賣卸妝棉卸掉妝容,立刻“變醜”,成功自救;還有椰樹廣告中“我從小喝到大”“木瓜飽滿我豐滿”等。説穿了,就是通過構建赤裸裸的“物化女性”話語體系,給部分女性消費者營造不必要的恐慌、焦慮,最終落入商家圈套。
有網友在婦炎潔廣告翻車後評論,開幾句玩笑有什麼不對?是不是女性過於敏感了?不是!污衊女性絕非“玩笑”。兩性平等是現代社會的共識,對不同性別給予尊重,是起碼的教養。基於性別的偏見與歧視不該有市場,“厭女”廣告及其營設的性別對立環境,是在女性議題上開歷史倒車。
退一萬步説,甭管賺誰的錢,都要尊重消費者,這是起碼的商業道德。主打女性用品的商家,無論如何營銷,出發點都應該是尊重女性。一邊賺着女性的錢一邊低俗營銷,這樣的企業還想生意紅火?
從法律層面看,現行《廣告法》明確規定,廣告不得含有淫穢、色情、賭博、迷信、恐怖、暴力以及性別歧視等內容,有相關違法行徑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發佈廣告,對廣告主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吊銷營業執照。去年初,深圳率先出台國內首部《廣告性別平等審視指南》,創建廣告性別平等審視機制。可見,“擦邊球”營銷不單純是倫理問題,還是法律問題,觸犯的商家應該受到法律懲罰。
婦炎潔廣告引發輿情後,有業內人士發現,該公司旗下僅有部分產品拿到國藥準字批文,幾款當紅產品只拿到“衞消證字”批文;其所隸屬的江西仁和藥業過去5年財報顯示,公司產品研發費用在總營收中佔比均在1%左右,包括廣告營銷在內的銷售費用佔比均超過10%——與其花這麼多錢在惡俗營銷上,倒不如沉下心多投入研發良心產品,否則翻車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