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東南亞地區成了拜登政府高官的熱門“打卡地”。
從8月2日開始一連五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以視頻形式,同東南亞國家“雲端”開會;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也預計將在8月訪問新加坡與越南,聚焦南海問題。
上週,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出訪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時,直言希望“加深美國與盟友夥伴的關係”;
而在5月底至6月初,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還接連到訪了印度尼西亞、柬埔寨和泰國。
拜登政府對東南亞所釋放的,究竟是何種信號?
資料圖:美國總統拜登。
美國的特別“關心”
作為亞洲的“海上十字路口”,從馬六甲海峽到南海,東南亞在地緣政治方面的地位特殊性,不言而喻。
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分析人士相信,拜登已把亞洲列為外交政策議程的一個關鍵,一系列圍繞東南亞的外交努力,在未來幾個月內還會持續。美國極力展示其是值得信賴的夥伴,但中國相關問題,始終環繞在美國高官與東南亞國家的接觸中。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對中新網表示,拜登政府繼承了特朗普政府的所謂“印太戰略”,希望以美日印澳四國為基礎,“將東南亞國家都組織起來”,破壞東盟,遏制中國。
而美國的一貫手段,無非是分化和拉攏。其重點關注地區,包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和馬來西亞等。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時永明指出。
從經濟恢復、氣候危機,到南海問題,都是拜登政府與東南亞國家打交道時,特別“關心”的議題。
連日來,除了高官輪番出訪,美國還向一些東南亞國家加大了疫苗援助力度。據統計,到本週中期,美國對東南亞地區的疫苗捐贈數量,將達2300萬劑。
美國頻頻丟出“胡蘿蔔”,東南亞國家如何接招?
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東方學院院長卡爾涅耶夫認為,“東盟成員國現在似乎處於進退維谷的境地。它們不願依賴美國,希望(與中美兩國)保持同等距離。”
俄羅斯衞星網還指出,所謂“印太戰略”具有非常典型的競爭性和排他性,針對的目標也非常清晰。而東盟作為東南亞地區重要的區域性組織,正面臨着大國競爭下,前所未有的壓力。
資料圖:美國務卿布林肯。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攝
“聯絡感情”的背後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8月2日曾指出,哈里斯將在兩週內訪問新加坡和越南,顯示美國仍然重視這個區域,各國也歡迎美國回到過去幾十年所扮演的,作為本區域國際秩序“穩定之錨”的角色。
他同時強調,隨着數碼經濟快速發展和綠色經濟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區域國家期望能在這些領域,與美國探討實質性的互惠合作。
但他同時也發出警告,稱華盛頓越來越強硬的觀點,可能“非常危險”。他還呼籲,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緩和當前緊張局勢。
這並非李顯龍首次就中美局勢發聲。5月,他在美國商會主辦的一場論壇上表示,即使中美之間沒有完全的信任,也必須找到合作的方式。
陶文釗認為,新加坡可以説是“東盟的發言人”,“它表達的是東南亞多數國家的意見。”
東南亞國家已經意識到美國真正的意圖,美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身的戰略利益最大化。所謂“印太戰略”的核心,就是“控制東南亞”,時永明指出。
他進一步分析説,美國和東南亞國家關係發展的最大問題,是美國自身的“帝國意識”。由於歷史文化等原因,東南亞國家對此普遍感到反感。“(美國)它會用很多漂亮的詞語偽裝,但無論如何偽裝,也會被看穿。”
更何況,在美國看來,東南亞“仍然被視為一個事後才考慮的地區。”新加坡國防與戰略研究所研究員許瑞麟表示。
面對同樣都是在特朗普時期遭到嚴重破壞的外交關係,拜登入主白宮後,花費了更多力氣修復與歐盟、北約之間的盟友關係。美國務卿布林肯出訪時,選擇的也不是東南亞,而是日本、印度和韓國。
數月來,一度被認為是“冷落”了東南亞的美國,終於在近期派出高官“聯絡感情”。但在外界看來,這種感情,並不是純粹的。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此前就指出,美國正企圖在東南亞地區推行自己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