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民主從來就不是西方的恩賜
中國網評論員 唐華
香港迴歸後,特別是“修例風波”以來,英國的某些政客一再插手香港事務,不僅拿早已成為歷史的《中英聯合聲明》説事,彷彿香港仍是其可以説三道四的“殖民地”,更妄言“支持香港居民捍衞英方為其爭取來的自由”,似乎香港的民主是大英帝國的恩賜。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日發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對英方顛倒黑白、混淆視聽的荒謬言論予以駁斥。
港英時期,香港社會毫無民主可言。香港總督是這一時期最高地方長官,兼任立法、行政兩局主席,擁有緊急立法權和解散立法局、任命法官的權力。在港督與行政局議員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港督可以否決行政局議員的意見,等於集立法、行政大權於一身;此外,香港總督還兼任駐港英軍總司令,把軍權也握在手裏。這樣一個香港的最高統治者,只聽命於英國政府,實際上等於是英帝國在香港的權力象徵以及其意志的執行者。其間,香港人民也進行過抗爭,但大的制度框架始終未變,只是在不涉及港英政制基本架構前提下,進行了一些小修小補。
然而就在香港即將回歸祖國之際,英國統治者突然“大發善心”,搞起了“急進民主”。末代港督彭定康推出的政改方案,一方面給立法機構擴權。把立法局發展成為一個制衡政府的獨立組織,不僅擁有明確而獨立的管理自己事務的職權,還能夠通過對港督的質詢、聽取港督對出訪和重要事務的彙報等方式監督港督,從而使香港的政制由行政主導向立法主導轉變。另一方面大搞所謂直選,大幅引入和擴大選舉,在很短時間內區議會和立法局議席均從全部委任驟變為大部分由選舉產生。
統治香港一百多年、一直殘酷打壓民主元素的英帝國,卻突然在即將歸還香港之際,將自己歷經幾百年才發展完善的議會制政體“傾囊相授”,很難不讓人懷疑其真實動機。首先,在從未實行過民主政體的香港大搞議會制、直選,註定會面臨水土不服,導致政府履職、施政能力下降,選票政治變成不同利益團體相互攻擊、拆台的工具,給迴歸後的香港特區政府製造麻煩;通過嫁接“盎格魯撒克遜”式的西式民主,讓香港在體制上更接近英國而不是中國,進而通過由其支持的“民主派”控制三級議會,掌控香港政局,維繫其對香港的殖民統治。
迴歸後的多年間,香港政改屢屢受挫,甚至引發社會風波。那些通過民選登堂入室的所謂“泛民派”議員不思為香港民生福祉盡心履職,反而屢屢通過惡意“拉布”、煽動暴力活動等手段,阻撓各項民生議案的順利通過。面對香港的亂局、黑暴活動,英國政府和整個西方社會從未發聲譴責,反而高唱“民主讚歌”,對中國中央政府的止暴制亂行動大加撻伐、惡意詆譭。事實證明,英國乃至西方才是香港民主的破壞者,甚至是以“民主”之名佈下亂港製華陷阱的始作俑者。
正如香港《文匯報》評論指出的,迴歸前英國在香港加快所謂“政制改革”,搞所謂“還政於民”,企圖通過急速改變政制,建立一個“植根於香港”的政治體制,使香港形式上回歸中國,實際上依附於英國。英國政府現在企圖插手香港的政制發展,正反映其殖民主義陰魂不散。
香港迴歸後,中國政府依照憲法和香港基本法,切實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香港民眾才真正實現了當家作主,依法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和自由。特別是中央頒佈實施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徹底消除了香港社會的不安定因素,確保了香港真正掌握在愛國愛港和以國家發展利益和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為依歸的人士手中,香港重回“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
12月20日結束的香港立法會選舉,整個過程依法有序進行,沒有發生暴力襲擊和選舉恐嚇,更沒有操控選票的惡行,被港媒稱為迴歸以來最為成功的一屆立法會選舉。90位新當選的議員從從政履歷看,既有曾擔任過立法會議員、議會經驗豐富的人連任,也有更多未曾擔任過立法會議員的人蔘與其中,甚至有政治“素人”加入;從專業背景看,既有一批商界和政界精英,也有不少教育界、醫護界、法律界、會計界等專業界別的翹楚。這充分説明,“愛國者治港”絕非要搞“清一色”,而是“五光十色”。在新的選制下,“愛國者治港”的舞台足夠寬廣,容得下所有真正關心香港、愛護香港的各界人士;“愛國者治港”的包容多樣性半徑,能夠畫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香港長期繁榮穩定、香港同胞奔向美好生活這個符合香港根本利益的最大同心圓。
這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推動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推動香港特別行政區民主發展重新回到正確軌道,證明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央政府才是“一國兩制”和香港民主的締造者、捍衞者和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