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印媒給莫迪潑了盆冷水,説了句全印度沒人敢説的話
據環球網近日的消息瞭解,印度政府近日宣佈了一系列和生產掛鈎的激勵政策,這一政策和中國的產業政策相通,也因此印度媒體説了句全印度沒人敢説的話。媒體明確指出印度政府照搬中國的政策,它帶來的風險會很高,因為印度並不是中國,兩國之間的內部形勢也是相差甚遠的。一旦印度政府繼續堅持這麼做,那麼很有可能會遭受到西方國家的制裁。在這一關鍵時刻,這些話無疑是給莫迪潑了盆冷水。事實上印度媒體説的反而是正確的。
印度和中國同樣身為人口大國,但是印度的工業製造業並不發達。產業基礎還是依賴於農業、紡織業。近幾年印度政府雖然有心改革,但是由於社會的種姓制度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所以改革一直也都沒有成功。印度依舊是在大力發展農業等產業,所以每年的GDP佔比也是相當少的。事實上印度曾經也想靠棉花紡織業代替中國,成為紡織業出口大國。然而印度的大部分紡織業都還侷限在手工紡織上,和中國大規模的機器化生產完全不在一個層面。加上中國近年來也有意放掉一些中低端的生產訂單,印度的紡織業才得以增長。
然而印度有了美國當靠山之後,反而掀起了抵制中國製造的熱潮,打砸中國製造的一系列商品,以為這樣就能撼動中國的貿易經濟,事實上,不僅對中國沒有影響,反而造成了印度國民經濟上的損失。印度政府近幾年看到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在疫情期間也是呈上升趨勢,於是也有了效仿中國的念頭。印度政府近期宣揚的自力更生這一目標,其目的也是想將印度打造成和中國一樣的出口中心。
雖然印度政府有心,但是印度國內和中國其實是完全不同的。中國地大物博,土地拿來發展較為方便,而印度的土地卻不如中國,徵用起來更加耗時耗力。中國的電力成本也是相當便宜的,所以中國在投入大規模機器生產之後,提高了效率的同時,成本也是得到了控制。而印度是世界上電力成本最高的國家,僅憑這一點,印度想要大規模製造物美價廉商品的可能性就非常低了。更何況印度的國內各種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運輸都還沒有構建完善,而中國的運輸發展早就十分完備了。加上印度政府在根本上沒有解決種姓制度帶來的社會問題,因此想要調整產業結構,更是難上加難。
印度一旦產業改革,隨之而來的還有更多的問題,那就是和西方國家的貿易合作。西方國家不可能不會要求印度敞開大門,不僅如此,一旦印度後面產業發展起來,也必然會經歷和中國同樣的遭遇,那就是遭受西方國家的制裁,這對於中國來説都是一個不小的壓力,對於剛剛起步發展的印度更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中國發展至今不僅僅是市場政策,還有國內的形勢等一系列基礎保障措施,而印度在沒有這一系列的前提下,只模仿中國政策的表面,註定會是失敗的。印度媒體也正是看清了這一本質,才跳出來説了那些話。
印度總理莫迪首先最應該看清的就是印度的國內形勢,從國內形勢出發制定接下來的發展政策,如果只是照搬,只會引起越開越多的人的不滿,以及媒體上面的批評。印度的國內形勢和經濟發展早就已經不容樂觀,還是需要腳踏實地的,慢慢探索適合印度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