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已板上釘釘的延遲退休,意味着什麼?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綜合

近日,多位學者表示,“十四五”期間實施延遲退休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兒。這意味着熱議多年的延遲退休,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延遲退休與我國老齡化現狀有什麼關係?男女退休年齡是否要調成一樣?何為“漸進式”延遲退休?就業市場中“35歲歧視線”怎麼破?思客為你一一解答。

為什麼要延遲退休?

早在15年前,學界其實就已經有了關於延遲退休年齡的討論。我國官方層面首次提出延遲退休,是在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當時的表述是“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7年之後,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對於延遲退休的表述從“研究制定”變成了“實施”,延遲退休距離正式推出開始進入倒計時。

在老齡化倒逼之下,一拖再拖的延遲退休政策走到了必須儘快出台的關口。2019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達1.76億,佔世界同年齡組人口的23.0%,大大高於我國總人口的世界佔比(18.2%)。

但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可以説是世界上法定退休年齡最低的國家之一。現行的退休制度是20世紀50年代頒佈的,男性年滿60歲退休,女幹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退休。其年齡設置稍低,早已不適應我國的發展現狀。

且到了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養老保險的贍養比為3∶1,退休年齡卻一直沒有改變。同時,我國的老年人口撫養比快速上漲,也將使得養老金支出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表示,此前“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難以如期推進,甚至很多勞動者尚未達到退休年齡便實際退出就業市場,這加劇了勞動力短缺趨勢,加大了養老金支付的壓力,也降低了老年人的收入水平。

因此,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抓手之一,其重要性不容低估。

何為“漸進式”延遲退休?

“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指從延遲退休政策執行的那一刻起,每過一年或幾年調整一次,每次延後退休年齡幾個月,逐漸延遲到預期的退休年齡。

國際上比較流行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每年延遲三個月,四年能延遲一歲;另一種是每年延遲四個月,需要三年時間延遲一歲。

放眼全球,這種“漸進式”延遲退休的做法,在國際上已有成熟經驗。在2008年金融危機襲擊歐洲、2010年歐洲發生債務危機時,歐盟十幾個成員國在2010年一年之內都延遲了退休年齡,使用的幾乎全是漸進式延長的辦法。

實施延遲退休在世界範圍內是一個異常謹慎的過程,更是一個系統性、精細化的政策安排。“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也特別突出“漸進式”的要求,“十四五”期間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將遵循“小步慢走、彈性實施、強化激勵”的思路,以小幅調整的方式逐步推進。

當然,延遲退休推行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點和阻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有一些非腦力勞動羣體雖然能在觀念上接受,但身體方面還需要一個適應期,這個適應期在其他國家也同樣存在。

男女退休年齡是否要調成一樣?

對於延遲退休,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便是,男女退休年齡是否要調成一樣?

目前討論較多的主要有兩種方案。第一種是統一將男女的退休年齡調到60歲,再同時延長男女退休年齡。第二種是男女退休年齡各自延長,但是女性延長步伐保持比男性快,最終男女退休年齡實現統一。

從國際的情況來看,男女同齡退休的國家佔多數。聯合國2002年對166個國家的調查數據顯示,有64.74%的國家和地區實行了男女同齡退休制度,2015年這一比例進一步上升到66%。

“女性50歲退休,事實上還有提前退休和內退的。”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楊立雄表示,女性50歲退休是對人力資源的浪費,“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齡差得很遠。如果延遲的話,不如先把女性職工和女幹部的年齡統一到55,再慢慢提到60歲,和男性平行,再一起延遲退休。”

對此,鄭秉文也表示,對於當前男女退休年齡不一致的情況,我們應當改變一下,讓男女在同樣年齡退休。從預期壽命來講,女性的預期壽命長於男性,各國都是這樣的情況,這是一個重要的生理現象;從文化背景來講,絕大部分發達國家認為女性退休年齡低於男性是一種性別歧視。這兩個因素對我們來説,值得思考。

就業市場中“35歲歧視線”怎麼破?

經歷了長達15年的討論,延遲退休有望最終落地。人們卻驀然發現,在到達法定退休年齡之前,先得度過35歲這道坎。

我國當前的就業市場中,年滿35歲被視為已經觸碰了“年齡紅線”,相當多的崗位明確排除了35歲以上的年齡羣體。

如果35歲的人會遭遇就業困難,那麼40歲、50歲的人要在職場上找到舒適感就更是一道難題。所以,這就像推倒了多米諾骨牌——“35歲現象”可能加劇就業市場中的“4050”待業現象。

對此,蔡昉表示,開發老年人力資本、提高勞動參與率,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一個必然的政策選項。但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就業市場還未做好迎接這些大齡求職者的準備。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破除“35歲歧視線”呢?這需要用好政府與市場“兩隻手”。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大齡求職者,全社會不僅要下功夫開發人力資本,而且要合力提高勞動參與率。

在立法層面,有必要針對就業年齡歧視,作出禁止性的規定。在培育市場方面,各行各業要在構建終身學習機制和開展職業生涯規劃上未雨綢繆,企業應重視打造適於各年齡層融合發展的企業文化。在構建社會共識方面,政府需要引導全社會持續關注大齡求職者,營造對各年齡層富有親和力的就業市場氛圍。

與此同時,一些專家和業內人士均表示,希望政府在制定此次延遲退休政策時能有更大的彈性,能夠更加尊重個人的意願。

比如,實行領取養老金“早減晚增”計劃,越延遲退休獲取的養老金越多,從而給老年人更多可供選擇的機會;讓有就業意願和就業能力的老年人實現其繼續勞動的願望,也可以使不願繼續工作的老年人享受更多的閒暇時光。

畢竟延遲退休方案牽涉的是每一個個體的切身利益,除了要考慮宏觀大局,或許還應該多傾聽普通人的聲音。

(新華網)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