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雀鱔資料圖。 圖/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漁業分中心微信公眾號
經過一個月的抽水捕撈,吸引三千多萬網友圍觀的鱷雀鱔終於被抓到了。據河南汝州市城市公園管理方透露,此前市民在雲禪湖水域發現的疑似鱷雀鱔的“怪魚”已於8月26日晚被捕獲。據瞭解,此次捕獲的“怪魚”共有兩條,經確認系外來物種鱷雀鱔,公園管理方已對其無害化處理,並對該湖區進行了專業消毒。
與此同時,有媒體報道稱,在一些網絡購物平台上,以“鱷雀鱔”為關鍵詞進行檢索,仍可發現有不少商家銷售活體鱷雀鱔。其中,有店鋪顯示月銷售量為 2000+,其標籤為“火箭冷水大型兇猛熱帶觀賞魚寵物魚苗 ”。
一場聲勢浩大的抽水打撈行動,讓很多人都第一次知道了鱷雀鱔這種外來物種。如今,“怪魚”已被抓到,這次捕撈的目的也總算達到了。但是,這場賺足了眼球的“獵魚秀”所揭開的鱷雀鱔在國內不少地方均有出現的現狀,還需要有更多的應對行動。
據專家披露,來自美洲的兇殘魚類鱷雀鱔,在廣東、廣西、福建、河南、四川、江蘇等多省份均有野外分佈記錄。其之所以能夠大面積快速出現在全國多地,一個重要原因就被指是放生行為的失控。而網購平台的銷售數據,在很大程度上也證實了這一種推斷。因此,要真正有效控制鱷雀鱔帶來的負面影響,從源頭降低隨意買賣的現象,應是無法迴避的一個議題。
就目前而言,雖然鱷雀鱔還未納入全國重點管理入侵物種名錄,網絡銷售和個人購買都並不算違法,但其危害性已有社會共識,尤其是這次打撈行動讓更多人看到了控制鱷雀鱔蔓延的巨大成本,藉此也應該呼籲平台商家停止繼續售賣鱷雀鱔,個人飼養與放生也應更謹慎。
套用“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説法,在防止鱷雀鱔入侵的問題上,也可以説“少一些買賣,就少一些成本”,就可以儘量少出現為了打撈一條鱷雀鱔而不得不興師動眾的現象。
▲此次捕撈鱷雀鱔成了一場大型的網絡科普活動。新京報資料圖
在另一角度而言,這也是個人為防止外來生物入侵力所能及的事。據媒體最新報道,目前多家電商平台已下架鱷雀鱔,這無疑是一種積極的響應,值得肯定。
當然,這次抽乾湖水捕撈鱷雀鱔的做法,也引發了一些不同的聲音。像有網友就表示,為了活捉兩條“怪魚”就不惜抽乾湖水,是不是代價太大了?有沒有更好的捕撈辦法,當然可以討論。但就此次行動所帶來的社會效果而言,應該説是完全值得的。
要知道,雖然這幾年全國多地都捕撈過鱷雀鱔,但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鱷雀鱔“流行”帶來的風險,也並沒有獲得社會普遍認識。此背景下,這次捕魚行動引發全網關注,實則也是完成了一場大型的網絡科普,讓社會對包括鱷雀鱔在內的外來物種入侵風險有了更直觀的認知。
更進一步,這也很有可能成為推動相關立法的一次重要契機。如有專家表示,“農業農村部牽頭,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各部委近期要推出一個新的全國重點管理入侵物種名錄,鱷雀鱔我們是堅決建議要把它放進去的”。若能夠對相關法律的完善有一些貢獻,並減少一些隨意放生的現象,此次捕撈行動帶來的社會意義就不可小視。
此外,今年8月1日起,我國第一部針對外來物種防控的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該辦法從源頭預防、監測預警、治理修復等多方面,對治理外來物種入侵作出了系統規定。相關部門也可考慮借這次捕撈鱷雀鱔事件的機會趁熱打鐵,讓社會對預防外來入侵物種有更多的瞭解,從而激發更多的行動來保護我們的物種安全。
撰稿 / 吳振(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