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的怒江,似玉帶碧綠飄舞。在雲南交投集團公路建設公司的精心組織下,全體參建人員強化疫情防控,強化安全質量,按下“加速鍵”。
4月12日,保瀘高速公路勐古怒江特大橋第一節鋼箱梁正式吊裝成功,標誌着大橋主橋鋼樑架設施工按期正式啓動,全面進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
保瀘高速建成通車更近了一步。
“巨龍”現身怒江澗
4月12日中午1點,在旋轉吊機的起吊下,保瀘高速公路勐古怒江特大橋第一片鋼箱梁緩緩離開地面,平穩提升,緩慢移動。經過3個多小時,第一片鋼箱梁準確無誤安放在預定位置,吊裝成功,標誌着項目取得抗疫和保進度雙贏。
保瀘高速公路是雲南省十三五公路建設的重點項目,是2020年“能通全通”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也是怒江州脱貧攻堅的重要基礎建設項目。勐古怒江特大橋跨越怒江,大橋由主橋及兩岸引橋組成,橋跨佈置為13x40m鋼混組合梁橋 (100 240 100m)雙塔鋼箱梁斜拉橋 9x40m鋼混組合梁橋,全長1333米。主橋採用三跨雙塔雙索麪斜拉橋,設計塔高106米,中跨跨徑為240米,兩個邊跨各為100米,是目前省內跨徑最大的一座鋼箱梁斜拉橋,為保瀘高速公路重點控制性工程之一。
中午13時,隨着吊裝指令的下達,分為指揮、控制、觀測、栓結等四個工作組的20多名工作人員分別把守各個關口,鋼箱梁以每分鐘1.2米的速度向上提升,然後經過捲揚機的牽引向預定位置移動。
“首片鋼箱梁吊裝,還肩負着檢驗攬吊系統的職能,各種數據採集收集、分析、驗證……”在吊裝現場,雲南交投集團公路建設公司總包部負責人陸家畢介紹,勐古怒江特大橋主要由主橋、引橋組成,第一片鋼箱梁吊裝對檢測索塔、臨時塔架、攬吊系統、對稱受力、人員配合等數據核實驗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吊裝分為提升和移動兩個階段,通過旋轉吊機垂直起吊到預定高度後,還要經過捲揚機平行移動,每到一個節點都要進行數據採集、分析,到達預定地點後,再進行90度旋轉。最後,進行精確調整,才能平穩就位。
“距離剩餘3米……2米……1米……”
經過3個小時的平穩轉動,第一片鋼箱梁精準就位。各項數據均在預測範圍,符合設計要求,順利完成吊裝施工。
疫情驅遠春風暖
“大橋3400噸鋼材都是從武漢運來的。”站在大橋瀘水岸,保瀘高速公路第一總承包部項目總工高金平介紹,大橋使用的都是特種鋼材都要從武漢運來,疫情發生後,鋼箱梁材料運輸成為項目最大“心病”。材料運不來,組裝、噴砂、塗裝等生產就是一句空話,更不要説吊裝栓結,施工人員復工後如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返回崗位的工人只能原地待工,嚴重影響和制約工程施工進度。
公路建設公司和總包部第一時間成立防疫工作小組,及時與指揮部、地方政府溝通協調,部署項目防疫和復工復產工作,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公司合理調整施工計劃,編制防疫管理辦法和應急預案,及時向省交通運輸廳、集團公司等有關部門彙報,請求協調解決運輸問題,及時將運輸車輛和人員信息通過大數據排查,報備相關卡點防疫機構,辦理相關通行手續。督促中鐵重工有限公司落實出廠環節,聯繫落實湖北省相關部門、防疫部門對接運輸事宜。及時協調解決裝載工人和車輛不足的問題。
“車隊來了之後,我們做了充足的防護,對駕駛員進行隔離觀察,快速卸載……”陸家畢介紹,2月份,勐古怒江特大橋復工復產後,總包部和項目部以極端負責的精神狀態、極端嚴謹的工作作風、極端高效的防範措施,嚴防死守,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復工復產,嚴格執行集團公司疫情防控“十項措施”和復工復產“五不準、五做到”要求,堅決做到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不誤、兩手硬。從湖北運輸鋼材的車隊到工地後,做好現場的消殺防疫工作,對駕駛員進行定點隔離,及時通過門架系統進行快速卸載。
雖然比原計劃晚了二十多天,但特種鋼材和單元件及時到位的保障,給勐古怒江特大橋建設贏來寶貴的時間,奠定了堅實通車基礎。在充分滿足復工條件後,公路建設公司採取激勵措施加大招工力度,加快人員、設備、材料進場……多項措施並舉,盡最大可能阻斷病毒傳播,確保復工復產的穩步推進。
優化設計搶工忙
“我們花了2000多萬,在主橋邊跨上架設了支架,加快鋼箱梁的吊裝。”陸家畢介紹,為了彌補受疫情影響的工期,公路建設公司及時優化了施工組織方案,結合勐古怒江特大橋施工的實際情況,將邊跨鋼箱梁施工調整為鋼管支架施工,將過去攬吊系統3至5天才能完成一片梁板吊裝、焊接過程,縮短為一天,甚至更短時間。調整後可以邊、中跨同時對稱張拉斜拉索,索塔偏位可以更好控制,不需要加強臨時匹配件,可以有效地保障焊縫質量、調整後拉索、焊縫、匹配件受力明確,對成橋最終線形可以更好控制、調整後不需加臨時配重,能縮短總工期30天。
“主橋鋼箱梁採取工廠分段製造、梁場拼裝疊合、分節段纜索吊裝拼裝焊接,做到了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化施工。”按照“目標不變、任務不減”的要求,公路建設公司按下勐古怒江特大橋建設“快進鍵”,通過優化,在確保質量、安全的前提下,科學統籌材料進場、加工、使用,合理安排人員機械,緊鑼密鼓加快施工進度。新工藝、新流程的採用,可顯著提升橋樑的品質和耐久性,安全係數更高、建造速度更快、質量環保更優。通過不斷加強與當地政府協調力度,從資金、徵遷、新工藝、新方案上突破。不斷強化安全意識,增加機械、人員、措施費用投入,高標準、高要求地精心組織施工,克服了工程建設吊重大、支架高、跨度大、地質條件差、施工環境複雜、高温、高空作業、工期緊等不利條件。工人們以只爭朝夕,與時間賽跑的精神,經常冒雨加班作業,啃下一塊塊硬骨頭,進入鋼箱梁吊裝施工階段。
一場成功的戰役,需要一支作戰力強的團隊,讓團隊中每個人都能發揮作用。勐古怒江特大橋施工通過有效管理,在“真”字上下功夫,在“實”字上做文章,以釘釘子精神加快推進項目,積極統籌各方資源,咬定目標不放鬆,進一步細化施工組織設計,做好倒排工期,合理組織施工現場,工地不留空白點、死角點,使項目的施工生產合乎規範,有效地保障了施工質量與進度。
接下來,大橋主橋57節段鋼箱梁將以一天一片的速度進行施工,確保年底保瀘高速公路整體建成通車。
小康來臨幸福滿
“從現在開始,我們已經擺脱了過河把生命交給老天爺的歷史,下一步經濟也能發展好了。”站在大橋邊上,看着春意盎然的勐古村和建設中的大橋,勐古村老支書楊林文激動不已,給我們講了交通給村子帶來的喜人變化。他告訴我們,以前村裏的人一直用竹筏、自造木船來往兩岸,1982年有一艘木船載着45個乘客,船到江中就翻了,造成35個傷亡,後來有了小機動船、車渡船,但每天這些渡船跑不了幾趟,人們生產生活特別是遇到人們有生病、急事的時候,一直在江邊等得着急。
“人們一直認為,勐古的發展,有一座橋就好了。”2015年12月6日,在雲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抓緊謀劃怒江經濟開發,讓怒江羣眾更多地從旅遊產業中脱貧致富的部署安排下,雲南交投集團全力推進保瀘高速公路建設,在勐古修建跨江便橋,怒江兩岸人們希望有一座橋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人們積極反映,希望將臨時便橋變成永久性橋樑,方便人們出行需求,在黨和政府,以及雲南交投集團的大力支持下,總長264.16m、橋寬7.5m,上部結構採用鋼箱-混凝土組合梁的永久性橋樑確定,在修建過程中,村裏七八十歲、八九十歲的老人,從早到晚,天天來看,天黑都不願離去。便橋修通後,人們買了汽車,規模化開展了養殖業、種植業,很多人家蓋起了新房,村子面貌越來越好。
“高速公路從這裏通過,給村子帶來了很多機遇。”看着大橋一天天的建設,老支書期盼趕緊建起來。勐古村地處芒寬鄉東北邊的怒江東岸平壩上,壩子長夏無冬,氣候宜人,物產豐富。“保瀘高速公路建成後,從這裏到保山40多分鐘就到,可以快速到昆明。村裏的玉米、甘蔗、蔬菜就能快速向外運輸,‘肥豬’也有人上門來收購,還能賣個好價錢,大橋給怒江兩岸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好處,人民羣眾生產成本降低了,出行方便了,日子好起來了,還會越來越好。”
“除了晚上不弔裝,焊接、除鏽、噴砂、塗裝等工作都是24小時在作業。”陸家畢介紹,為了加快建設,確保年底建成通車,300多名建設者以堅如磐石的決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披星戴月、挑燈夜戰,索塔也升入雲端,機車轟鳴,運輸材料的貨車來回穿梭,門架吊裝密集進行,到處呈現熱火朝天的景象。建設者們以獨特的方式,推動大橋每天變化,每天進步,向最後的貧困堡壘發起總攻,促成怒江兩岸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