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過一句話,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癒。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則反應了童年生活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的幸福與否,很大程度上和父母有直接的關係。脾氣脾氣暴躁易怒的父母,給孩子營造的"童年",大多是悲慘的。
早晨接到閨蜜女兒的電話,電話那頭孩子哭哭啼啼地説:“阿姨,麻煩你有時間的時候勸勸我媽媽,今天我惹她生氣了,但是真的不全是我的錯,她對我發了一通脾氣之後,摔門出去,到現在還沒有回來,阿姨你一定幫我聯繫一下我的媽媽,求你了,謝謝您!”
説實話,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接到女孩的這種求助電話,因為閨蜜是個特別要強的人,平時對孩子要求很高,只要孩子達不到要求,輕則對孩子一通數落,重則會打罵孩子,她10歲的女兒,經常被她突如其來的責罵哭。
也曾勸過閨蜜和孩子的溝通方式需要做一些改變,但她總是説自己就是脾氣差改不了,全家都懼怕她發火,因為她一旦怒起來,根本容不得別人説一句話。
可想而知,她的易怒讓孩子時刻處在一種惶恐的狀態中,孩子很難擁有快樂的童年。通常來講,易怒的父母大都會表現以下兩個特別點: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點火就着,管不住自己粗暴的嘴巴和手,喜歡打罵孩子。
01
易怒"父母養出的孩子,長大後大多逃不過這2種結局,很現實但躲不開:
1、孩子性格懦弱自卑
還記得小時候發小就曾説過,自己的媽媽脾氣特別差,現在想來或許她就是易怒型的父母,前一秒還有説有笑,下一秒就暴跳如雷,破口大罵,為了不引起媽媽的易怒情緒,在家裏儘量保持沉默,逐漸性格也變得內斂,在她的心裏,少説少錯,不説不錯,沉默至少可以不用被父母打罵。
小時候不能理解她的處境,現在看來,父母的負面情緒,真的很容易摧毀一個孩子。
因為長期生活在父母的“暴力”下,她又不會去反抗父母,一直隱忍,性格逐漸變得沉默寡言,懦弱自卑的性格。而且,直到現在她依然要生活在父母的陰影之下,難以擺脱。
2、孩子性格叛逆脾氣暴躁
兒子在幼兒園的時候,班裏有個小男孩表現和其他孩子都不一樣,一般情況下,其他孩子犯錯受到老師批評後,都會虛心接受,而這個孩子在老師批評他的時候,卻對老師拳打腳打,老師想要阻止他時,反而還被孩子惡狠的咬了一口。
孩子的這個表現引起了老師的注意,後面和家長溝通後才知道,原來孩子平時特別調皮,家長在家管教的時候一般都是用打罵的形式,以至於孩子變成了現在性格叛逆脾氣暴躁的樣子。
有句話説得好,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有的孩子,面對易怒的父母以及他們的無端責罵,不會選擇沉默不語,而是奮起反抗。
這類孩子,通常會在和父母的對抗之中,讓自己的性格變得十分叛逆,而且脾氣也受到影響,變得十分暴躁。反抗意識強烈的孩子,長大以後會迫不及待地脱離家庭和父母,和父母勢如水火。
02
那家長要怎麼避免自己成為"易怒"型家長,給孩子一個安穩幸福的童年呢?
1、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有句話説得好,父母的情緒平和,是孩子最大的福氣。一個成熟的父母,應該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先不要急於情緒暴發,不要讓情緒做自己的主人,而是先深呼吸,冷靜下來,和孩子好好溝通交流,這樣才有利於解決問題。
如果採取肆意打罵孩子,最終的結果是,問題沒解決還因此產生了更多的家庭矛盾。如果父母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請牢記12秒原則:當自己想生氣的時候,花12秒深呼吸冷靜。
2、允許孩子犯錯
人無完人,事無完美。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對孩子不要設定太高的要求,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為童心很重,即使有家長的教育,心性不成熟的他們,也會不可避免地在一些事情上犯錯。孩子犯錯,也許是因為缺乏足夠的判斷力,但是父母因此而大發雷霆,就是真真正正的錯了。
作為父母,應該要懂得允許孩子犯錯,在孩子犯錯以後,自己再教育教育,效果往往比打罵孩子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