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要兼顧力度與温度

北京疫情防控工作近期有兩處引人矚目的新變化:一是為保護個人隱私,疫情通報中隱去了病例性別、年齡、工作等個人信息;二是對家中飼養寵物的集中隔離觀察人員,將統一安排其攜帶寵物到專門隔離點進行隔離。

公共政策要兼顧力度與温度

看似不大的調整,卻收穫瞭如潮好評。就前者來説,披露流調報告目的是精準防控,但一度有人藉此對當事人的生活品頭論足,甚至衍生出網絡暴力等社會問題。此番修改信息公佈範圍,消除了好事者將隱私變為“談資”的空間,最大限度保護了當事人生活不被打擾。就後者而言,如今新冠病毒表現出潛伏期變長等新特徵,嚴格集中隔離觀察乃務實之舉,但家中愛寵誰來喂、誰來管,成為一些隔離人員的心中牽掛。“帶寵物一起走”關照了小生命,更免去了部分家庭的後顧之憂,善莫大焉。

相較於暖心的政策調整,更值得點讚的,是相關部門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抗疫一年來,我們已充分領教了新冠病毒的狡猾,也明顯感受到任何一項防控舉措都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面對隨時變動的情況,我們沒有現成模板可循,也不可能事先窮盡所有可能,因此在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相關部門一方面要密切關注疫情變化,一方面也要“兩耳多聞窗外事”,密切關注民需民意民聲,特別是在物資供應、社區服務、排查流調、信息發佈等具體工作中,及時回應市民關切。隨着抗疫走向常態化,市民訴求可能愈發多元,一些過去顧不上、想不到的問題開始冒頭,將心比心探索最優解,就能贏得廣大市民對抗疫工作的最大理解和支持。

兼顧公共政策的力度和温度,不僅是特殊時刻的必須,更是北京治理的一貫堅持。城市的核心是人,治理實踐終歸是為了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終歸要落腳於每個市民的接受度和獲得感。這個意義上,善於在民聲中謀定治理重點,是最科學、最高效的選擇。近些年來,從暢通12345市民熱線,到推行“接訴即辦”“未訴先辦”工作機制,北京一直在拓寬與市民溝通的渠道,發現問題迅速解決,聽到意見及時調整,看到經驗積極借鑑。一座現代化超大型城市,人口規模和發展水平不僅意味着政府部門面對的治理任務重,更意味着面對的民生訴求紛繁複雜。相關部門要善於在不同聲音和各種期待中,發現“治理缺環”,激活“責任盲區”,繼而牢牢握工作主動權。

説到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抽象的概念,而體現在城市發展治理的各個環節。百姓關切的操心事、煩心事,樁樁件件加以解決,一步一步向前推進,就為城市的和諧宜居打牢了基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81 字。

轉載請註明: 公共政策要兼顧力度與温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