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隴海紅色行丨車輛檢車員王振波:以閲兵標準檢修客車
編者按:隴海鐵路,東起連雲港,西行至蘭州,始建於1905年,原名隴秦豫海鐵路,簡稱隴海線,橫貫江、皖、豫、陝、甘五省,全長1759公里,是貫穿中國東中西部最主要及最重要的鐵路幹線,也是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隴海鐵路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歷經百年滄桑歲月,隴海鐵路見證了無數重大歷史事件,至今還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即日起,請隨大河網記者,一起沿隴海鐵路,共同見證百年紅色鐵路的別樣之美。
工作中一絲不苟的王振波。
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 曾經是一名令人羨慕的儀仗兵,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閲兵活動中,他應召回到部隊,擔任教官,圓滿完成了閲兵式維和部隊徒步方隊的集訓任務,獲得了閲兵指揮部的高度評價。他是誰?他在隴海鐵路線上又有什麼樣的故事?5月19日,豫見最美鐵路採訪團走進洛陽機務段,帶大家認識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客車檢車員王振波。
受訪者供圖。
三次閲兵 兩次鐵教頭
王振波今年32歲,在服役時,曾參與奧運會、殘奧會等多個重要活動任務。2009年,他第一次以士兵的身份參加國慶60週年閲兵。由於在部隊表現優異,他又在2015年作為教官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閲兵以及2019年作為教官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閲兵。
特別是2019年3月,王振波接到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閲兵聯合指揮部”的邀請,聘請他出任維和部隊徒步方隊的訓練教官。在受閲方隊中,有不少官兵曾經到過黎巴嫩、馬裏等國家執行國際維和任務,經歷過人生的生死考驗。
面對這樣一支有着特殊功勳的部隊,王振波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半年多的時間裏,他帶領維和官兵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經過半年的高強度訓練,受閲方隊最終達到128步行進96米、用時1分08秒的精準要求,做到了分秒不差,成為一支“橫看一堵牆,豎看一條線”的威武之師。
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在閲兵分列式的15個徒步方隊中,維和部隊方隊最後一個壓軸出場,352名維和官兵頭戴貝雷帽,身着迷彩服,手握鋼槍,以鏗鏘有力的步伐、威武雄壯的氣勢走過天安門,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閲,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維和部隊的威武雄姿和維護世界和平的大國擔當。
受訪者供圖。
兩代鐵路人 堅守同一個信念
王振波的姥爺青年入伍,參加過解放戰爭,為建立新中國曾奮勇殺敵;爺爺雖然沒有參加過戰爭,卻在空軍地勤部隊待了一輩子,檢修戰鬥機成了兵王;父親在大西北酒泉是一名坦克兵。2012年退伍後,王振波在鄭州職工培訓基地學習時,遇到了同樣在北京服役、同一時間退役歸來、同一屆的愛人。一家人始終傳承不怕吃苦、不畏艱辛的軍人作風!
王振波的父親退役後,進入了洛陽供電段負責變電站設備的保養維修,王振波的妻子則進入電務段成為一名通信工,王振波剛入路時,先是在鄭州車輛段車電車間負責車輛下部的設備檢修工作,後來又被調回洛陽運用車間從事專項維修工作。兩代軍人,也是兩代鐵路人,他們曾一起回憶過部隊的點點滴滴,也常探討各自的工作日常,在柴米油鹽的煙火氣中,他們把過往和當下融合在一起,堅守着軍人和鐵路人共同的信念。
工作中的王振波。
衝鋒在前 以閲兵標準檢修客車
“過去列車上的廁所是直排式的,為了不污染車站,到站就要關閉。現在有了集便器,就不怕了。”1.86米的大高個,穿梭鑽爬在車廂之中,王振波只能小心行動,但他動作很靈敏,錘隨眼到,手隨心至。檢車是個功夫活兒,小錘敲一敲集便器的外殼,從聲音的變化中查找故障;打開集便器電源箱,檢查密密麻麻的電路和加熱絲,一根都不能錯,出現鬆動也不行。
王振波所從事的集便檢修工作是最髒最累的,有很多年輕人是不願意乾的,但他依然發揚了曾經作為一名軍人的優良作風,在這個崗位腳踏實地,勇於擔當,努力學習業務,髒活累活搶着幹,很快就在同齡人中脱穎而出,成為集便檢修組的組長。特別是夏天遇到集便器堵塞,需要清理污物的時候,戴着口罩依然擋不住臭氣撲鼻。但是,王振波從未抱怨過,而是以閲兵訓練的嚴要求和高標準,讓每個集便器都保持最佳的技術狀態。他説,把集便器修好,同樣是在接受人民的檢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