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農民賠錢的賬單,一位存蒜損失1000萬的老闆,道盡農業的辛酸
今天在農村走訪的時候碰到一位賣蒜的農民,這位農民告訴我們,拉了滿滿的一車大蒜才能買300多塊錢,如果在去年拉一車大蒜能賣到1000多元,今年三斤大蒜也賣不到去年一斤大蒜的錢。這位農民還告訴我們,今年的農產品的行情真是太差了,很多農民種地都是賠錢的,力沒少下,收入卻低了很多。
這位農民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一畝地的大蒜需要投入蒜種100斤,一斤蒜種的價格是6元;一畝地需要投入將近900元的肥料;一畝大蒜需要澆水5次,每次20元電費,澆水總共花費100元;一畝地需要打藥150元左右;地膜需要30元,蒜薹0.8元1斤,剛剛夠滿足打蒜薹的人工費。這樣一畝地不算人工需要投入1750元。一畝地能夠出鮮蒜2500斤,一斤鮮蒜0.7元,一畝地收入1750元。如果算上人工,種植一畝大蒜農民還是賠錢的。
那為什麼大蒜的價格如此的不穩定,價格就像過山車一樣,從去年的3元多到今年的幾毛錢呢!到底是農業的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導致這樣的現象發生的呢!
大蒜種植面積盲目擴大
山東、河南、江蘇作為大蒜的主產區,大蒜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每年的大蒜種植面積的增長幅度在9%左右。就拿山東來説從2017年的242萬畝,到2019年的304萬畝,增長了60多萬畝。大蒜種植面積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和農民的盲目種植有關,很多農民看到大蒜的價格上漲,就會盲目的跟風,最終造成大蒜種植面積盲目擴張,導致大蒜供大於求。
大蒜出口量受到巨大影響
我國的大蒜出口的出口量佔到我們大蒜的產量的將近70%,主要出口到東南亞、美國、日本、歐洲、韓國等國家和地區,但是由於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國大蒜的出口量大幅度降低,很多出口大蒜的訂單受到影響,這部分無法出口的大蒜在國內又無法消化,最終導致供大於求,造成大蒜價格急速降低。
大蒜投機商從中操作
在走訪的過程中遇到一位投資大蒜的老闆,這位老闆告訴我們,他去年以4元的成本儲存的800萬斤大蒜,到現在還沒有銷售出去,眼看馬上又到了需冷庫租賃費的時候了,他儲存的這些大蒜一斤就要損失3元多,800萬斤大蒜就得損失2400多萬。由於一些大蒜投機商的投機倒把,導致大蒜滯銷加重。
大蒜深加工產業落後
現在大蒜的深加工產業還處在初級階段,例如更多的是將大蒜進行簡單的儲存,進行簡單的粗加工,比如加工成糖醋蒜,好一點的加工成大蒜粉。對於大蒜的深加工還是非常不成熟的。在我國只是將大蒜作為簡單的調味品,這樣就造成大蒜的用途受限,造成大蒜價格下滑嚴重。
其實從大蒜的這種現象就能折射出我們農業中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是農民種植農產品缺乏指導,盲目種植,造成種植面積擴大最終導致農產品供大於求,導致滯銷;另一方面是我們農業的模式,由於農產品生產者是一個分散的羣體,農產品消費者是一個分散的羣體,中間的農產品中間商是一個相對集中的羣體,最終導致農產品價格由中間商左右;再者農產品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而農民往往缺乏對這一方面信息的瞭解,也會導致這樣現象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