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的民生考卷,如何作答?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如何先行先試?深圳市羅湖區正式出台20條基層治理重要舉措。
打造10個先行示範社區、政務服務24小時“不打烊”、推行“錯峯共享停車”……日前,《羅湖區2020年基層治理工作方案》(下稱《方案》)發佈。《方案》從黨建引領、街道改革、科技賦能、多元共治、物業創新5個方面,推出20條基層治理重要舉措,科學謀劃,精準施策,着力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南方日報記者 夏凡
打造10個先行示範社區
社區黨建方面,羅湖區創新提出,打造每個街道1個、共10個先行示範社區。在先行示範社區中,社區黨羣服務中心功能強大,將社區黨務、政務、服務與社區治理融為一體。並打造社區黨建、政府服務、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七大平台。
黨羣服務中心將開展運營聯動,編制服務目錄,建立民生訴求收集、分撥處置、協調落實、督查反饋工作機制。社區黨委還將設立黨建項目,用好民生微實事資金,引領社會組織有序參與社區服務,提升社區黨委承接資源和服務羣眾能力。
“兩新”黨建方面,羅湖將優化區“兩新”組織黨工委委員單位設置,每個委員單位黨組織與5家左右“兩新”黨組織結對共建,幫助“兩新”組織解決經營和黨建難題。同時,推動全區287家重點企業和區“兩代表一委員”所在企業全部組建黨組織。
“小網格”助推“大治理”
《方案》提出,羅湖區街道改革將從網格這個小切口破題。未來,現有社區、綜治、城管、安全等網格將進行全面整合,統一設置為“一張網”。
以物業小區為基礎,合理劃分網格單元,網格員作為社區派駐“事務官”,協調小區黨支部、物業管理處等組織參與網格內事務共建共治,以“小網格”助推“大治理”。
此外,街道管理職權也將進一步加強。除專業和技術較強、街道無法承接,或工作量較小、由區級集中行使成本更低的權限外,按照實際需要、宜放則放的原則,重點將區級行處罰、行檢查、行強制、公共服務等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充分下放街道。
另一方面,將制定街道權責清單,全面釐清區府及職能部門與街道的權責邊界,明晰市職能部門派出機構、區職能部門與街道的職責分工。
政務服務24小時“不打烊”
今年是深圳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元年。為對標深圳市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先鋒城區目標,羅湖區將實施一系列科技賦能項目。
以政務服務為例,將推行“主題辦”“無感申辦”“秒批辦”,深化線上線下一體化政務服務。在社區黨羣服務中心,通辦通取至少370項跨街道、社區事項。在有條件的各級政務大廳建設24小時自助服務區,實現政務服務24小時“不打烊”。
城區運行也向智能化方向邁進。通過開展智慧交通提升項目,實現羅湖交通出行服務、智慧城區治理雙提升。探索門禁視頻、人臉識別、車輛識別及其他智能監控設備“萬物互聯”,編織全城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的視化城區監管平台,給市民帶來踏踏實實的安全感。
推廣“錯峯共享停車”項目
2019年,通過黨建聯席會議,東曉街道獨樹社區與IBC商業大廈達成了錯峯共享停車的方案,片區停車難的問題得到了化解,廣大居民紛紛點贊。《方案》提出,要進一步推廣“錯峯共享停車”模式。
羅湖區將動員黨政機關、學校、醫院等單位帶頭參與,制定規範收費標準和管理規定,出台相關補貼激勵制度,鼓勵引導更多商業停車場、物業小區加入“錯峯共享停車”。目前,該模式已被列為2020年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點項目。
此外,羅湖還不斷完善“大愛羅湖”救助幫扶體系,搭建“微心願”平台,居民在平台申請發佈需求後,小區黨員、居民以及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自願認領,快速實現弱有眾扶。
在鄰里爭執、家庭矛盾、物業糾紛化解方面,居民可前往物業小區內設立的調解工作室,享受“兩代表一委員”、法律工作者、離退休黨員等提供的調解服務,快速協調解決各類矛盾糾紛。
推進物業管理改革
在羅湖區繽紛時代小區的電梯間,通過一塊電子屏幕,業主可以登錄物業監管平台,查詢物業管理的詳細信息。“我覺得這個平台非常好。錢花在哪裏了,管理處為我們業主提供了什麼服務,都能看見,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小區業主蘇增信説。
建立“羅湖物管”數字化平台,在全市率先推出“透明物管”模式,是今年羅湖區物管改革的一項新探索。作為全國物業管理改革的發源地和風向標,羅湖區在“物改”創新先行一步,建立健全了行動方案、扶持辦法、考評辦法等制度,實現了政策支持全覆蓋、規範管理全覆蓋、監督考評全覆蓋。
根據《方案》,今年羅湖將努力協助上級部門實現物業服務企業參與社會治理在深圳率先立法。在物業服務企業參與基層治理路徑和規模將有更大突破,採取單一來源的方式向物業服務企業購買服務,建立優秀物業服務企業名錄,獲評基層治理優秀單位稱號的物業服務企業,可優先承接相關項目,居民將有各項服務“樓下辦”“小區辦”的全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