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統編教材9月啓用拼音晚學一個月 以史實為依託講述釣魚島歷史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綜合

新聞閣每日新聞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由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這些教材將於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

  今年9月投入使用統編教材的覆蓋範圍是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2018年將覆蓋小學和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即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

  三科統編教材都強調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

  其中,語文教材收錄了大量革命傳統經典篇目,如《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等文章,小學約40篇,初中30多篇。同時,指導學生閲讀《紅星照耀中國》、《長征》等紅色經典名著。

  歷史教材專門有2冊系統講述中國共產黨建立、發展,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史實,涉及老一輩革命家40多位;完整介紹中國抗日戰爭14年的史實。

  道德與法治教材講述了革命領袖、英雄人物、革命事件、革命故事等具有代表性的內容。

  編出教材只是第一步,教育部部長助理、教材局局長鄭富芝表示,要建立健全國家級、地市級、縣級三級培訓體系,計劃通過三年完成三科教師全員培訓。

  此次由教育部統編的三科教材,將取代原“人教版”“粵教版”“蘇教版”等各個版本,過去由多家來編,相互之間有個借鑑創新。由國家統編以後,如何保證教材不斷地完善和提高?

  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長申繼亮表示,將建立跟蹤研究機制。統編教材投入使用後,教材編寫的主要專家要定期到一線去聽課、走訪、和老師學生座談。同時,還將建立一些研究基地,鼓勵一些專家就教材進行更深入系統的專題研究。

  其次,要建立專門平台,開闢三科教材意見反饋渠道,便於社會各界對教材提出意見建議。

  此外還要建立定期修訂機制,及時調整和修訂教材,提升教材質量。

  ■ 亮點

  ●語文 拼音推遲一個月學習

  據《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介紹,此次“統編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適度降低了漢語拼音教學的難度,把拼音的教學往後推了一個多月。

  新教材課文開始,是“天、地、人、你、我、他”,接着是“金、木、水、火、土”。這樣安排的原因,就是要幫助孩子們建立對漢字原初的感覺,一上學第一印象就是漢字。“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置,強調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温儒敏説。

  此外,低學段的常用字由1800字減少到1600字,而且1600字裏有800個字會寫就可以,不一定要求全都會寫。還有認寫分流、多用少寫、多元識字,總目標是希望到二年級下學期,學生可以大致上獨立閲讀。

  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此次統編語文教材增加古詩文內容,其中,小學語文古詩文有129篇,初中有132篇,以古詩詞為主,還有一些文言文,並增設專題欄目,安排楹聯、成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

  此前網上有説法稱,“統編本”的語文教材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幅將達到80%,對此,温儒敏表示,如果從課文統計的話,小學古詩文選篇總體佔比30%左右,選篇數量有增加,初中基本上跟以前差不多。

  關於傳統文化古詩文的比例和增幅,由於教材課文總體容量不同了,課文總數減少了,另外學習內容安排在正文、欄目練習、課外閲讀等,有各種不同的情況,統計口徑不同,比例也不盡相同。但總體上,此次統編的語文教材確實重視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

  ●歷史 講述釣魚島歷史淵源

  據《歷史》教材執行主編、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葉小兵介紹,此次新的歷史教材,一方面,更強調學生的感受、觀察和探究活動,設計了材料研讀、問題思考等欄目,鍛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知識,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新教材的課後練習不再是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的機械記憶練習,而是設計了賞析、分辨、比較等活動,希望學生在這些活動當中複習、鞏固並且提升認識,而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去複述或者背誦。

  此外,歷史教材注重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國家主權和海洋意識教育,以史實為依託講述西藏、新疆、台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南海諸島等作為我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淵源。

  ●道德與法治 設置法治教育專冊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共12冊,教材內容依據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採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共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展開編排。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統編的《道德與法治》,將小學六年級上冊和初中八年級下冊專門設置為法治教育專冊,集中講授憲法,強化系統性。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6部條例和司法解釋。

  ■ 揭秘

  “統編本”出爐歷時5年經4審過3關

  統編教材怎樣編寫而成?據瞭解,統編本歷時5年,編寫團隊多達140多人,在10多個省份的300多所學校開展試教試用,專門組織專家進行審查,實行四審制度。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材建設極其重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並且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要健全國家教材制度。明確強調要重點編好中小學三科教材,要實行國家統一編寫、統一審查和統一使用。

  今年7月4日,國家教材委正式成立,系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國家教材委員會主任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擔任,副主任由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中央宣傳部副部長黃坤明擔任,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任秘書長。

  據教育部部長助理、教材局局長鄭富芝介紹,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三科教材的編寫從2012年啓動,到2017年上半年,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歷時五年。

  這次三科統編教材的編寫團隊多達140多人。在編寫過程中,為檢驗教材的適宜性,先後遴選10多個省份的300多所學校隨堂聽課,與師生當面交流,聽取意見,修改完善教材。並且專門組織徵求了約300位知名專家的意見,每科教材請了100多位一線教師進行審讀。

  此次三科教材統編工作,按照編審分離原則,專門有一部分專家進行審查,實行四審制度,嚴把三關。“四審”即思想政治審查、學科審查、專題審查、綜合審查,把好教材政治關、理念關和科學關。

  據瞭解,參加審查的專家共有116人,其中教授、特級教師佔90%以上。專家工作委員會先後集中召開了24次審查會商會議,共計有900多人次參加審查工作。最後,報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