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
北京科技專家在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
2019年6月14日,海淀—赤城雙方舉行對口幫扶高層聯席會議。
2016年7月,海淀區和河北張家口市赤城縣簽署了攜手奔小康結對幫扶協議。5年來,海淀區向赤城縣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23703.41萬元,落地項目113項,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1026人。一路走來,海淀區發揮科技優勢,走出了一條“科技扶貧”的特色路。據瞭解,2019年底,赤城縣已退出貧困縣行列。
科技賦能
產業結構優化
如何增強當地自身造血能力,是海淀區從扶貧之初就在探索的問題。作為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海淀區將人才和“科技力量”送進了赤城縣。海淀掛職幹部結合當地情況,協調引導12家北京企業到赤城縣投資興業,累計實際到位投資額24.7億元,其中2019年到位投資5.8億元,惠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374名。
北京市光翌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在赤城縣落地光翌量子科技產業基地項目,建設兩條現代化工業生產線,形成遠紅外低温輻射電熱、反射隔熱塗料、空間膜結構等產品加工生產能力,發展量子健康科技產業,打造赤城縣產業創新生態。麥特科技有限公司在赤城經濟開發區建設投產高性能燒結稀土永磁材料電子元件生產線,其出產的電子元件廣泛應用於計算機、移動電話、平板電腦、音響設備等領域。
海淀區還聯手北京市科委在赤城縣構建了“示範園 特派工作站 產業示範基地”的科技扶貧體系,打造了“北京研發 赤城生產 全國銷售”的科技扶貧鏈,構建了創新鏈、延長了產業鏈、形成了利益鏈,以就業創業形式直接帶動當地2000多貧困户受益。
科技助攻
農業管理升級
赤城縣農業具備天然優勢,但管理模式還需進一步升級。海淀區利用幫扶資金在當地建設起集現代農業技術和物聯網應用技術於一體科技扶貧示範基地,通過開展勞務培訓,留下了帶不走的農業人才。
據介紹,科技扶貧示範基地集中種植番茄、辣椒等7大類39個蔬菜新品種,並配套示範有機基質栽培、漂浮板育苗等21項新型實用技術。通過物聯網管理平台,對全縣15個扶貧產業園進行管理,園區圖像及温濕度等相關參數通過平台傳送給遠在北京的科技專家團隊,幫助解決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成為赤城發展現代農業的樣板田和新品種新技術展示擴散核心區。
為解決銷售問題,海淀區大力推進消費扶貧,組織開展受援地區農副產品“七進”活動,在北京的超市發、車客家園E中心等商超設立扶貧產品專櫃,在海淀區錦繡大地批發市場設置扶貧展示廳,助力北京消費市場擁抱赤城農副產品,打通了赤城農副產品生產、包裝、運輸、銷售的全產業鏈條。2019年累計完成消費扶貧總金額25535萬元。
在農業人才培訓方面,通過多媒體、“點餐式”、“互動式”等靈活多樣的授課形式,教授植物保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等知識,培訓貧困家庭勞動力254名。
科技改善
醫療教育水平
通過優秀教師支教、醫生支醫以及結對幫扶等形式,海淀為赤城縣送去了優質的智慧醫療、教育資源。
海淀區組織4所學校與赤城縣4所學校建立結對關係。海淀優秀教員以聽課評課、教研活動和專題講座的形式,為赤城縣注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以海淀區中關村三小為例,其與赤城縣樣田小學拉手結對,通過幫扶資金為樣田小學建設新校區,搭建錄播教室,實現了與北京中關村三小的遠程教學互動,由於辦學水平提升突出,縣城的學生紛紛轉學到位於農村地區的樣田小學就學。
海淀區還組織5家醫療機構與赤城縣5所醫院結對,通過人才選派、實務培訓、遠程診療、專家巡診等方式,提升當地醫療水平。海淀區建設縣中醫院與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縣中醫院與各鄉鎮衞生院的遠程醫療會診平台,實現了上下級醫院的遠程會診,患者在家裏就能享受到北京專家的診治;向赤城縣醫療機構輸出15個醫務管理制度和26項醫療衞生技術,同時開闢了赤城-海淀綠色轉診通道。
文/魏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