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響原創 · 作者|李婷婷
在造車新勢力紛紛赴美上市的高光之下,傳統車企吉利加快了向科創板進軍的步伐。
9月1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的招股書獲得上交所受理,至此,吉利登陸科創板的消息終於明朗。自6月吉利公開將要回歸A股的消息之後,其港股股價在一月時間內陡增約50%。登陸科創板之後,吉利將成為國內A+H汽車第一股,同時也是科創板整車第一股——基於這些概念,市場對吉利的迴歸給予了不小的關注與熱情。
成立於1996年的吉利,一路在合資品牌與國企夾縫中艱難成長,從依靠價格優勢搶奪低端市場,到不斷嘗試品牌升級,其發展歷程是國內民營企業二十餘年來的歷史縮影。發展至今,以市佔率計算,吉利連續三年半均為國內自主車企銷量之首。
吉利的故事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2010年以18億美元收購豪華品牌沃爾沃,完成了“蛇吞大象”的逆襲。經歷了十年的“愛情長跑”之後,吉利與沃爾沃的合併已經近在眼前。
今年2月,沃爾沃就宣佈可能與吉利合併,但合併進程因吉利A股上市計劃而擱置。可以預見的是,吉利完成科創板上市之後,與沃爾沃的合併將成為其日程表內最重要的事項。合併完成之後,吉利將有可能超越上汽集團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車企。
迴歸科創板、合併沃爾沃,吉利正在向市場講述一個更宏大的新故事。
階段性業績下挫吉利向資本市場講述的故事令人期待,但與其相對的現實是,吉利近兩年來營收、盈利的持續下滑。
- 2019年吉利實現營收98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6%;實現歸母淨利82億元,同比下降34.1%。
- 2020年上半年,吉利實現營收371億元人民幣,不足去年全年營收的四成;實現歸母淨利23億元,不足去年全年數據的三成。
營收及利潤的下挫一部分需要歸結於車輛市場的整體疲軟。經歷了二十餘年的高速發展期後,在2018年及2019年,中國汽車銷售市場連續錄得負增長。根據乘聯會數據統計,2019年狹義乘用車全年銷量同比下滑7.4%,相比2018年3%的下滑幅度進一步擴大。
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導致線下工廠長時間停工、市場購買力繼續下降,在這一大背景下吉利的營收、盈利規模再次收縮。
更值得警惕的是,吉利綜合毛利率及汽車銷售毛利率都在下挫,汽車銷售毛利率已從2017年的19.46%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13.79%。除宏觀經濟、車市整體趨勢的影響之外,新能源補貼退坡、產品物料成本增加,以及吉利在新工廠上的投入都導致了毛利率走低。
毛利率下滑的情況在傳統汽車企業中普遍存在。因此橫向對比來看,吉利毛利率雖然一再走低,仍維持在行業平均水平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吉利整車銷量滑坡,但市佔率反而有提升,從2017年的5.04%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6.67%,且連續三年半均為國內自主車企銷量之首。
具體來看,吉利旗下共有三大汽車品牌,分別是:
- 定位經濟型乘用車的品牌吉利;
- 與沃爾沃、吉利控股三方合資成立,定位於中高端乘用車的品牌領克;
- 以及定位於中高端純電動車的品牌幾何。
通過推出領克、幾何兩大新品牌,吉利在有意識地擴寬中高端市場,但從售價上看,其策略仍然相對保守,純電動車幾何A、幾何C的官方指導價分別為15萬(標準續航板)、13萬(優選續航版),領克系列車型中最高售價低於25萬。長期以來靠低價與外商合資品牌爭奪市場的吉利,目前在中高端市場嘗試發力,但成效並不顯著。
從實際銷售情況上來看,吉利汽車的平均整車售價不見明顯提升,今年疫情期間還出現一定幅度下降,在當下,吉利仍然依賴中低端市場。
報告期內吉利汽車銷量及售價
包括吉利在內的傳統車企在新能源車大潮中,都紛紛推出自有新能源車品牌,以追趕汽車行業變革的腳步。但是,這些燃油機時代的老玩家們,在電動化、智能化時代反而都成了新手,在市場認可度、實際銷量、品牌建設等各個層面都被後起之秀們甩在身後。
公開數據顯示,吉利汽車幾何品牌旗下首款車型幾何A,在2019年11月上市後單月銷量曾達到2500輛,但是進入2020年後,幾何A的單月銷量基本在兩位數左右。今年6月,幾何A的單月銷量僅為63輛。
今年8月,SUV車型幾何C上市,成為了吉利拉動新能源車銷售的倚仗。幾何C的表現如何還有待觀察,但從市場喜好來説,傳統車企旗下的新能源車型受限於品牌形象、產品定位,殺出重圍困難重重。
儘管銷量表現不佳,但幾何是吉利擴大布局、提升品牌的重要戰略。已有二十餘年曆史的傳統車企吉利,一直在調整其經營理念,在建設品牌形象、提高技術實力上多有投入。
今年6月,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CEO、總裁安聰慧宣佈“科技吉利4.0時代開啓,吉利邁入全面架構造車時代”。此次吉利衝刺科創板,也被認為是其加速向汽車出行科技企業轉型的手段之一。
從招股書數據來看,吉利共披露了32項核心技術以及9332項授權專利,授權專利數高於中芯國際(8812項)和螞蟻集團(6382項)。吉利在招股書中稱,公司在積極強化新能源汽車核心三電(電池、電機、電控)技術,且目前正在積極推進L3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
數據顯示,吉利在研發上的投入逐年加大,但研發費率其實並不算高,2018、2019年研發費率分別為1.80%、3.13%。2019年的研發費率相比長城汽車、上汽集團等傳統車企處於領先位置,但與蔚來、理想、小鵬等新造車勢力普遍在兩位數的研發費率相比有極大差距。
吉利研發費用明細
整體上,吉利在近兩年間出現了階段性的業績下滑,從長線看,吉利的未來發展仍需取決於其在“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上的技術突破,當前,吉利已經有意識的加大了在技術建設上的投入,但現階段並未體現出明顯優勢。
品牌升級戰吉利的造車之路極具其創始人李書福“敢想敢做”的個人風格。
李書福造出的第一輛車“吉利一號”,實際上是紅旗的發動機、底盤裝上了奔馳的外殼。説是“造車”,實際上這隻能稱之為一輛“改裝車”,但它卻給了李書福進軍汽車製造業的信心——“汽車不過是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
吉利一號
被稱為“汽車瘋子”的李書福,真的逐步實現了其瘋狂想法,1998年吉利第一款車豪情正式下線,但一直到2001年吉利才成為中國首家獲得轎車生產資質的民營企業,正式加入國家轎車生產正規軍中。
民營汽車企業,從誕生之初就在外商合資品牌與國企之間艱難求生。自主品牌們只能依靠價格優勢搶奪低端市場,這一行業格局一直延續至今。
在取得合規資質,走出生存危機之後,吉利就一直籌謀着衝出低端市場。品牌升級策略,貫穿着吉利的發展史。
李書福領導下吉利的品牌升級策略也帶着激進與瘋狂的意味,其多次通過投資與收購,將海外優質資產收入麾下,並且吉利選擇的標的企業越來越龐大。
2006年,吉利第一次出海參與汽車行業公司收購,成為汽車製造商英國錳銅的第一大股東。吉利通過此引進了英國黑色出租車的中國版本“吉利英倫”,完成了第一次產品線的升級。此後,吉利又完成了對澳大利亞變速器製造商DSI的收購,藉此擺脱了在變速器技術上的外部依賴。
李書福(右)與英國錳銅控股公司CEO湯姆在英國TX4經典出租車中國上市儀式上握手留念
吉利的下一個標的是福特旗下的豪華品牌沃爾沃,這次收購至今仍是汽車行業歷史上難得一見的蛇吞象交易,從中可再一次窺到李書福的魄力與極佳的商業洞察力。
彼時,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福特為求減虧選擇拋售部分非核心品牌資產。沃爾沃缺錢,吉利缺一個能支撐其轉型的高端品牌,雙方各取所需,吉利最終以18億美元的價格將沃爾沃收入囊中。2010年,吉利全年的淨利潤為13.7億元,要收下沃爾沃需承受不小的資金壓力,吉利對品牌升級的渴望可見一斑。
完成收購之後,吉利並沒有急於將沃爾沃進行整合,反而選擇“放虎歸山”,給予了沃爾沃極大自主權。在此後十年的發展中,沃爾沃全球銷量持續上升,2010年至2018年,沃爾沃全球年銷量由37.35萬輛增至64.23萬輛,在華年銷量由3.05萬輛持續增至13.06萬輛。
但是,市場對吉利採取的“放養”策略存在爭議。沃爾沃的銷量雖漲勢可觀,但是其與BBA(寶馬、奔馳、奧迪)的差距卻在擴大,2010年沃爾沃全球銷量落後ABB 60至90萬輛,2018年差距擴大為120至160萬輛,在華銷量差距從11至20萬輛擴大至50至55萬輛。
品牌進階需要提速的吉利,與產銷規模還有提升空間的沃爾沃,都需要進一步地向對方汲取能量,擴大協同效應。現階段,吉利與沃爾沃已經對外傳遞出了合併的信號,或將在吉利成功登陸科創板之後推進合併進程。
除了收購沃爾沃,吉利的另一大動作是不斷增持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集團的股票。通過在二級市場持續小批量購買,吉利以大股東身份持有戴姆勒9.69%的股份。收購沃爾沃併入股戴姆勒後,從“改裝車”出發的吉利,已經成為了國際汽車市場的玩家之一。
李書福的創業生涯中,有着收購沃爾沃這樣的神來之筆,但誇下的海口也並非全都兑現了。
2013年,吉利曾定下一個五年發展規劃:三年內改變自主品牌不如合資品牌的現狀;五年以後吉利母品牌將直接與通用、大眾、豐田等國際品牌對標。至今,五年期限已經過去,但吉利與兩大目標之間的差距仍舊不小。
李書福
覆盤吉利的發展之路,其對海外優質品牌的大力投資與收購成績斐然。但是,品牌建設與自身產品力的打造似乎相對滯後,長久以來,吉利都致力於衝出低端市場,但是旗下產品能與合資品牌有一戰之力的似乎並不多。
無論是從市場反饋,還是平均銷售價格來看,吉利都仍然囿於中低端市場。
吉利在2017年推出的中高端合營品牌領克汽車,在2018、2019年度的銷量分別為12.04萬輛、12.81萬輛,與主流合資品牌相比仍有極大差距。佈局新能源車領域的幾何汽車,在銷量成績與品牌認知度上也無法與蔚來等造車新勢力相比較。
品牌升級依舊是吉利未來戰略的重點,也是傳統車企在汽車產業變革中保持競爭力的必要條件。但是,在收購海外優質資產之餘,吉利更需要思考的或許是如何以產品為核心,完成品牌升級戰中的內功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