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第3944期:受騙老人為“巴鐵”鳴冤,符合龐氏騙局的特徵
導語
前不久,過去數年幾次引發關注的“巴鐵”項目終告草草落幕,位於秦皇島的“巴鐵試驗線”將被拆除,“巴鐵之父”白志明和旗下華贏凱來公司的數十人均因非法集資被刑事拘留。這出鬧劇,自“立體巴士”獲得時代雜誌50佳發明以來,頗有“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之感。更有意思的是,“樓塌”之後,昨天還傳來消息,“受騙老人聚在巴鐵門口不願走”,但卻不是討伐白志明,而是要把他保出來。這又是什麼回事?…[詳細]
要點速讀
1
太多的參與者都有意或者被迫地説着謊言,目的都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進來,這種羣體忽悠實際上威力相當驚人,正是各式龐氏騙局如此氾濫的重要原因。
2
當投資變成“全民尋找接盤俠”的遊戲時,這樣的金融就太過危險了。
3
巴鐵項目毫無疑問是個“龐氏騙局”
“白志明不是壞人,他沒有受騙逃跑,他要是出來,我們大部分人都還繼續跟他。”“白志明手裏有一個無形資產,評估價值三百億,在新三板掛牌的,只要他能拿出來20%就可以解決危機,我們給他時間。”
這是媒體報道中,巴鐵投資人堵在華贏凱來最後一間辦公室走廊上,為白志明喊冤的場景。據報道,這些投資人“多是已經退休的中老年人,平均年齡60歲左右”,他們中“絕大部分都是支持白志明和華贏的”,堅信巴鐵項目能“為國爭光”,甚至希望白志明儘快被放出來,繼續運作巴鐵項目。
只要多瞭解下巴鐵項目,其實不會對此情況感到意外。在去年巴鐵在秦皇島“開測”的“輝煌時刻”,就有媒體深入報道了巴鐵項目的運作模式,事到如今,這個模式到底是怎麼回事已經一清二楚――小學文化的“民間發明人”宋有洲,其設計的新型交通工具,被華贏集團董事長白志明看中,用5億元買下了他的點子,並改名為“巴鐵”。白志明公司當時的主營業務是P2P理財,彼時正迎來倒閉潮。困境中的白志明看中的是,巴鐵項目很適合“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的新興融資模式),從而可以用政府的名義進行集資。於是華贏公司就開始售賣為巴鐵項目專門向公眾設計的“巴鐵基金”。
這種所謂的“理財產品”到底是怎麼回事就不必細説了,反正就是藉着政府背書項目的由頭,高息吸收資金,然後意圖滾雪球做大,拆東牆補西牆,等資金鍊撐不住的時候,老闆卷錢跑路,最後接盤的投資人血本無歸。這就是典型的龐氏騙局,這種騙局有時可以持續很久,白志明就“蠢”在太過招搖,或者沒意識到這麼一個鐵玩具能引發這麼大的關注,所以沒多久就玩不下去,人也被抓了。
巴鐵投資人聚集在華贏凱來公司門口
而這些受騙老人希望把白志明保出來,原因也很簡單,希望這“擊鼓傳花”還能找到新的接盤人,自己的養老本錢能回一點是一點。所以聲嘶力竭地依舊吶喊白志明不是騙子,堅信巴鐵是國外也看好的創新項目,至於有多少人是真心這麼想,就不好説了。
龐氏騙局完全被戳穿之際,這些説法看上去都很可笑,但在被揭穿之前呢?太多的參與者都有意或者被迫地説着謊言,目的都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進來,這種羣體忽悠實際上威力相當驚人,正是各式龐氏騙局如此氾濫的重要原因。
騙局的“受害者”往往還要積極宣稱自己沒有受騙
去年5月,海峽都市報揭露過一個總部位於福建晉江的“沃客理財”。這個“理財產品”的規則非常複雜,簡單説,就是設計一款靠“拆分賺錢”的“CPM幣”,每幣2美金,每天上漲0.06美金,漲到4美金時可拆分成兩個幣出售,假設花20美元買10個幣,拆分一次變成20個幣,賣給其他人可賺20美元。
沒有必要理解這個規則到底怎麼回事,有經驗的人很快可以識別出,這是一種典型的“網絡傳銷+龐氏騙局”,“幣在玩家手裏轉來轉去,最後轉給新進場的人,看誰是接盤俠,接最後一個盤了。”
從報道來看,這個項目是在資金鍊還沒斷裂,沒有“苦主”出來訴苦的時候就被警方查處了。你能想象這個報道被網絡轉載後,頂得最多的跟帖是怎樣的嗎?“沒有人虧錢的項目,被你們這樣子一查,所有人就血本無歸了!真的是天理何在!!!”“互聯網時代,新的事物真不該一棒打死。沒有受害者有啥好查的,這是利國利民的事業。”
一些“網友”因騙局被揭穿十分憤慨
無獨有偶,今日話題前年揭露過一個參與者更多、分佈更廣的網絡傳銷兼龐氏騙局項目,叫“MMM金融互助”,規則不必詳細敍述,反正道理是一樣的。結果呢,有大量的“網友”前來跟帖,聲稱自己多少個月賺了多少錢,表示“反正我賺錢了,信不信由你。”“我知道有風險,這是我的事,不用別人操心。”指控今日話題“見不得百姓有個互助穩定收益的渠道,怕百姓富起來,真正的騙子你們不管。”
起初,這些所謂的“網友”還被認為是託,是傳銷騙局發起者僱人來發的貼,但現在看來,所有的參與者可能都會發這樣的跟帖,目的就是為了忽悠新的入場者。有網友直截了當地指出――“其實大部份人並不是上當,他們都清楚怎麼回事,那為什麼都要去做呢?因為他們想以小博大,目前出現的金融傳銷已經不像原來那樣騙人去參加了,而是跟你講得明明白白,希望參加者把這個當成遊戲來玩,這就是一個傳銷遊戲。”“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是個騙局,只不過關鍵在於人們的貪婪和僥倖心理……只要自己掙錢,後面誰來買單又如何,反正我不管……這麼大的蛋糕,難道自己就那麼倒黴會成為最後的一棒?”
眾所周知,傳銷和龐氏騙局往往都是金字塔模式,這也決定了騙局越往下層傳播,其招來的參與者越多,也就是説,新的行騙者也會越來越多,當然,受害者也會越來越多,不管是上當受騙還是賭博賭輸,接到了最後一棒。
龐氏騙局有狹義也有廣義,不要把金融投資變為危險的遊戲
不管是前面提到的沃客理財還是MMM金融互助,其發起者和試圖從中牟利的人,最怕的都是被執法部門盯上,套現都沒來得及騙局就被戳穿。所以行騙的過程中都有“篩選接盤人”的機制,用低級的騙術把那些精明的、有輿論影響力的人排除在外,盯住那些來自非一二線城市的、年紀較大的、教育程度較低的羣體。流行的騙術是各種“傳銷式數字幣”,沒有任何實體,就是純粹的行騙。在新年的專題《“鄉親,錢包看好沒毛病”之三:揭秘數字貨幣詐騙》中,我們曾經有過詳細地介紹。
之前曾被查處過的“萬福幣”,其“三階十五級”獎勵方案是典型的傳銷+龐氏騙局
從定義上來説,上面説的這種可以説是嚴格意義上的“龐氏騙局”,沒有實體,鐵定無法創造價值,最終只能破產,最後的接棒人倒大黴。
那有沒有別的類型的龐氏騙局呢?當然也是有的。很多看上去有實體內容的項目,名義上是為了做一番大事業,創造利潤和價值,但實際上卻是不可持續的――巴鐵其實就算是這種,但是太過拙劣很快被戳穿――這其實也可以稱之為龐氏騙局。
能否稱之為龐氏騙局,也不一定非得要有行騙的主觀意願,只要項目實體無法真正增長,新的投入註定補不上舊的窟窿時,就可以定義為龐氏騙局。去年美國內華達州州長施瓦澤評價樂視公司時的説法就很值得參考――“一個典型龐氏騙局的特徵就是不斷宣佈新項目,試圖融來新的資金,但卻用來投入此前的項目。賈躍亭(那些項目)根本就沒有掙錢。某種意義上説,一個企業的目的是要掙錢,賈躍亭的公司們還沒有盈利。”
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説胡亂投資就一定是貪婪,謀求通過借貸、投資“食利”的“不勞而獲者”被騙就是活該,畢竟投資借貸,多數情況下還是為了優化資產配置,讓錢能夠生錢,創造財富和價值的。但一旦目標偏離,不把創造價值作為利潤的來源,而是試圖從下一個倒黴蛋身上獲取利潤,以至於投資變成“全民尋找接盤俠”的遊戲時,這樣的金融就太過危險了。
然而在這個“危險的年代”,智能機和互聯網為各種忽悠產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花樣百出的產品盯緊了人性,連“免費午餐”、“環球旅行”都可以成為傳銷騙局的項目,人們必須對龐氏騙局這一現象引起高度重視了。
結語
樂在騙局中的人,到底是誰給了你勇氣,認為自己不會成為最後的接盤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