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父母教得好的孩子,身上通常有這些明顯特徵,看看你家娃中了幾個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綜合

  孩子在父母面前如果感到緊張,多半是家長平時過於嚴肅,很少讓他們放鬆,高壓之下,要麼一直沉默,要麼就開始反抗。

  執筆:周瑤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很多時候我們都能聽見別人説:xx家的小孩品學兼優,她真會教孩子,這無疑就是一場成功的、優秀的家庭教育,那麼什麼才算是成功地家庭教育呢?怎樣才算是把孩子教得好呢?

  孩子身上這些特徵説明父母教得好,孩子更獨立

  1、遇到困難會主動告訴父母

  我們在新聞上常常能看到一些小孩在外面遇到問題,因為不敢或不願意告訴家長,選擇離家出走甚至傷害自己的生命,這都是因為他們在家時,父母過於嚴厲,經常以家長的權威去命令他們,只要做得不好就會面臨批評指正,甚至打罵,使得孩子本能性的畏懼父母,與父母產生心理距離,不願意什麼都告訴他們。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無關

  如果孩子遇到困難會主動和爸媽説,比如在學校受欺負,和朋友吵架,丟了東西等等,這説明在他們心裏,父母是值得信任的,是他們的安全感來源,最堅實的後盾,就像雛鳥會依賴父母一樣,人類幼崽當然也是。

  碰到解決不了的現實問題或者小煩惱,願意主動訴説,説明家庭氛圍讓他們感到很輕鬆很信賴,而且與父母的關係肯定更親近,更加平等,也説明孩子不是什麼都喜歡憋在心裏,他們會生活得更加輕鬆。

  2、在父母面前表現得很輕鬆隨意

  很多孩子慢慢開始有了自己的脾氣,似乎拼命想證實自己長大了,於是和父母會發生很多爭吵,一到父母面前彷彿就豎起全身的刺,時刻都是蓄勢待發準備反駁,殊不知這種偽裝自己是大人的模樣格外有些好笑。

  孩子在父母面前如果感到緊張,多半是家長平時過於嚴肅,很少讓他們放鬆,高壓之下,要麼一直沉默,要麼就開始反抗。

  相反,如果孩子願意在父母面前表現出各樣情緒,願意流露出自己的感情,説明他們確實與父母很親近,對父母感到依賴和信任,並汲取到了強大的安全感。實際上,接納孩子的每一種情緒,是父母需要學習並做好的功課。

  3、願意和父母溝通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自我形象與意識,以及與別人交流的意識是在不斷與人溝通中慢慢建立的。中國父母在外人面前總是表現得格外“謙虛”,具體表現在於總在不斷在外人面前批評自家孩子的缺點和弱點,或直接對他們的情緒想法與行為有過激定斷,甚至直接貼標籤。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為自己辯駁,則會讓家長感覺到沒面子和尷尬,回去之後少則一頓批,多則一頓胖揍,長此以往,孩子在心裏會對父母生出埋怨和不滿,慢慢的就不願意和父母出門,甚至不願意溝通。

  孩子願意主動和父母溝通,講述自己的想法,説明與父母的關係很親近,在生活中,父母沒有對他們過於嚴厲,讓他們感到父母對自己的是平等的,是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因此會反饋以信任和親近,自然就願意主動溝通。

  4、父母做錯説錯主動道歉,孩子做錯敢於承認

  很多家長有時在生活中錯怪孩子時,並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要麼是覺得自己的家長,做錯了孩子也不敢説什麼,要麼是因為好面子,擔心自己道歉有損“家長威嚴”,之後不好教育孩子。

  孩子深受父母的影響,有人説“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確實家長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如果家長做錯事情不反省自己不承認錯誤,孩子也會有樣學樣,變得推卸責任或不敢承擔責任。

  事實上,父母學會主動道歉並不會有損顏面,在自己孩子面前,父母就是父母,就算父母做錯事情了,也會去包容和理解,這還能夠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敢於承擔和麪對錯誤的人。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是孩子出生以來接觸的最多的人,也是他們接觸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併產生聯繫的所在,因此父母使孩子變得社會化,出於這個前提,父母的教育實際上都是在為孩子之後走進社會,接觸現實生活做準備。

  真正對孩子好,一心為了孩子的父母了,都懂得及時放手,讓還自己去成長,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獨立的品格與進取精神,因此一定要讓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他們的能力。而能夠做到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孩子,必定是一個獨立自主,有自我思考能力的人。

  為人父母,不僅僅只能享受家長的權威,更要履行家長的責任,真正負責的家長,養出來的孩子必定會有上述幾個特點,以後不愁不幸福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