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再閒也別幫女兒帶娃”,為啥很多姥姥不願意帶外孫?原因很現實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綜合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隨着“二胎熱”的進行,老人帶娃成為了社會主流現象,數據顯示,我國有接近1800萬隨遷老人,其中約43%是專門來照顧子孫後代的,但不同於以往的是,現在姥姥成為了帶娃的主力軍。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張阿姨就是姥姥帶娃大軍中的一員,當初她本來不願意去給女兒帶孩子,但親家年紀大了,加上身體不好,最終心疼女兒的她,還是無奈地攬下了這一費力活兒。

女兒女婿白天要上班,而孩子一到晚上就吵鬧,於是張阿姨帶着孩子就沒有睡過一個好覺,白天不僅帶娃還得操持家裏,身體多少有些疲累,但身體上的累遠不如心累。

兩代人之間難免有育兒分歧,每次被女兒指責完之後,張阿姨都會萌生回家的想法,但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女兒上班也實在辛苦,就想着再堅持帶到上小學。

但這天早上,又被折騰一晚上的張阿姨有些迷迷糊糊的,在給孩子泡奶的時候沒注意他墊着小腳丫走過來了,打翻了熱水,手上燙出了水泡,立馬大哭了起來。

休息在家的女兒一聽到孩子的哭聲,就衝了進來,一把推開張阿姨説:“媽,你在幹什麼呀,想燙死孩子嗎?這孩子爸知道了,該怎麼和他交代”。

本來身體就不舒服的張阿姨,聽到女兒的這句話不免自嘲了起來,自己貼錢辛辛苦苦照顧孩子這麼久,每一句感激的話也就算了,結果最終出了問題還要給女婿交代。

這一次,張阿姨不顧女兒挽留,執意回了家,而回家後的她更是對身邊老姐妹們直言:“再閒也別幫女兒帶娃。”

之前看到過一個調查:“婆婆和媽媽,更願意讓誰來帶孩子”,受訪人都不約而同的選擇媽媽。

女兒對自家媽媽非常信賴,但其現在越來越多的姥姥都不願意帶娃,並非重男輕女,而是現實讓她們不得不這樣做。

為什麼幫女兒帶娃的姥姥多數後悔了

1、容易被女兒埋怨

老人帶娃靠經驗,年輕人帶娃靠知識,兩代人之間關於帶娃難免會產生摩擦,而關係越是親密,越是傷人,女兒在情急之下可能會“口不擇言”,更容易埋怨自己的媽媽,長時間如此,心再大的媽媽也難一直包容下去。

2、影響親情

  • 影響母女情:長時間住在一起,育兒觀念的分歧摩擦,易使原本堅固的母女情受到衝擊,從而出現裂痕。
  • 影響爺孫情:姥姥帶娃承擔一定的育兒責任,難免會對外孫要求嚴格,但於孩子而言,會更喜歡偶爾來一次的爺爺奶奶的溺愛,反而會冷落悉心照顧自己的姥姥。
  • 影響夫妻情:丈母孃長期操持家裏,會給敏感的女婿一種壓抑感,讓其產生“倒插門”的錯覺。加之女兒面對女婿的埋怨,如何平衡不足,同樣不利於夫妻感情的穩定。

3、被其它子女埋怨

在多子女的家庭中,人多事情雜,如果姥姥選擇幫子女帶娃,容易引起其它子女,尤其是兒媳的埋怨,畢竟,帶娃是婆家的義務,這是在瓜分自己的資源,以致易引發婆媳之間、姑嫂之間的矛盾,如果再在女兒那邊受氣,可謂是兩邊不討好。

老人帶娃並非天經地義,子女應當心懷感恩

1、帶娃並非老人的義務

人們常説“奶奶帶娃,天經地義”,但其實這句話有些道德綁架的成分在,畢竟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規律老人必須帶娃。

不少老人説,自己不願幫孩子帶娃並非冷漠無情,而是已經為子女操勞的一生,早將自己的愛和積蓄都給了孩子,如今閒下來了,只想能過過完全屬於自己的日子。

2、老人幫忙帶娃是情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為人父母,照顧孩子就是他們的職責,此時,不應強硬的將自己的責任要求老人承擔。

如果在帶娃這件事情上,老人答應來幫忙,這是他們對子女的情分,年輕父母應當心懷一顆感恩之心,而非理所應當的將其當成保姆,各種挑刺。

3、面對育兒分歧多加溝通

曾經,有位老人因為帶孩子的矛盾,揚言要和孩子斷絕關係,因為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所有的好心都被當成惡意。

兩代人之間存在育兒分歧這是無法避免的,對於老人的一些做法,子女雖然不認同,但也得尊重,不要一開口就“教訓”他們,畢竟挑剔與不滿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要坐下來好好溝通,才能尋求一種讓彼此都滿意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