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描繪日本航母的油畫作品,畫中為蒼龍號和飛龍號
眾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航空母艦初現崢嶸,無論是珊瑚海海戰還是中途島海戰,亦或是萊特灣海戰,許多人都如雷貫耳。而這些海戰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航母都作為主力參與到了戰爭中,而作為參戰的雙方,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擁有上百艘航母,而日本也擁有二十五艘航母之多。這不僅讓人感到疑惑,難道二戰時期的日本很有錢嗎?怎麼會有如此多的航母?
圖為鳳翔號航空母艦,是舊日本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
其實,和美國相比,日本的航母數量並不算多,要知道在整個二戰期間,美國擁有的航母數倍於日本。而且,當時的日本也並沒有多少錢,航母也沒有多便宜。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日本的航空母艦是從明治維新的時候就開始建造了,而當時的舊日本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鳳翔號於1919年開工,1921年下水,年齡非常大了。鳳翔號學習了百眼巨人號等航母的經驗,但是並沒有被日本海軍方面所重視。
圖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簽署現場
當時,日本還認為大艦巨炮是海戰的主流,所以相比於航空母艦來説,戰列艦、驅逐艦日本造的更多,指標也更先進。但是,就在這一時期,一件事情激起了日本建造航空母艦的熱潮。當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條約,即華盛頓海軍條約,在這份條約中,日本的海軍噸位份額是31.5萬噸,其中光航母的噸位額度就達到了8.1萬噸。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不得不做出一個抉擇,就是到底是拆除現有的戰列艦還是和條約對着幹。
圖為偷襲過珍珠港的加賀號航空母艦
情急之下的日本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將那些沒有建造好或者是剛建造好的戰列艦改裝為航空母艦。這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赤城號和加賀號航母,加賀號航母一開始是八八艦隊計劃中的一員,但是由於條約的限制,半路改成了航空母艦,並且最終被擊沉在中途島。另外一艘赤城號也是因為條約的原因,由巡洋艦改裝成了航空母艦。所以,日本在二戰時期航母多的原因之一,就是公約的限制。
二戰前期各國的海軍航母數量都不多,日本算是數得上號的
而日本建造瞭如此多的航空母艦,還有另外一層原因,就是嚐到了航母的甜頭。日本在撕毀華盛頓海軍條約後,開始擴軍備戰,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又接連下水了五艘航空母艦,總量一度超越美國。而且,在偷襲珍珠港的過程中,對於航空母艦的成功運用,讓日本嚐到甜頭,並且認為航空母艦在海戰中會起到決定性作用。實際上,這個認知是沒錯的,但是日本偏偏掉入了這個怪圈裏。
圖為出海就被擊沉的信濃號航空母艦
日本不但用巡洋艦改裝航母,還用民船改裝航母,雖然是一個航母,但作戰效率低下。至於大和級戰列艦中的信濃號,甚至剛剛出港就被擊沉。所以,日本的航空母艦和美國幾乎沒有可比性,日本的航母絕大多數都是由戰列艦、巡洋艦改裝而來,所以,在二戰時期日本有如此多的航母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