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作為遠離西方文明中心的“孤島”,其政府和輿論以小國心態求發展,以美國“大哥”的利益為首要考量,以美國“大哥”的關切為主要目標,跟隨美國“大哥”的步調擾亂國際秩序,最終導致國內民眾利益和自身國際形象雙雙受損。自詡為“幸運之國”的澳發展道路指向何方,其好運還能維持多久?
政治低能,甘當美國馬前卒。澳總理莫里森上台後,一面向中國示好,口口聲聲中澳關係至關重要,希望中澳恢復貿易來往,一面又總不忘巴結美國,稱美國強大與否關乎澳國際利益。2019年7月,澳政府宣佈擬在達爾文市附近建設深水港以供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引發外界對澳有意助美遏華的猜測。在這之後,莫里森政府“一邊倒”的程度快速加深。細細數來,澳方上躥下跳,扮演着多個角色:率先發起所謂的對華疫情起源調查,可謂盡職盡責的美國“副警長”;率先全面禁止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甘當衝鋒在前的美國“馬前卒”;將國防戰略計劃作為獻金手段,寧為搖尾乞憐的美國“看門狗”;澳方試圖對54個非洲國家聯名請求聯合國調查美國種族歧視及警察暴力執法等問題的草案進行修改,力保美國免於承擔國際責任,願為貽笑大方的美國“遮羞布”。以上種種表現讓人不禁好奇,難道莫里森總理夢想成為美國第51個州的州長嗎?
治國無能,與民眾毫無血肉聯繫。一是漠視民眾生命健康安全。疫情暴發後,莫里森政府緊隨美國對中國宣佈旅行禁令,之後澳國內防疫工作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澳確診病例中,從美國輸入的病例將近1/5,可謂澳重要“病毒來源”。然而,澳政客就像美國的“腦殘粉”,即使美疫情失控,仍然對美大開國門,將民眾生命安全拋諸腦後,各州不得不自控邊界應對疫情反彈。二是種族歧視問題嚴重。美國爆發反種族歧視遊行後,澳民眾也手持“土著的命也是命”等標語走上街頭,控訴對土著居民飽受歧視的不滿。土著居民約佔澳總人口的2%,但監獄在押人員中土著人佔27%。有數據顯示,澳土著青年比其他族裔更易遭拘押或司法監控。過去30年,超過430名土著人在警方羈押時或在監獄中死亡。不難看出,澳政府在關乎本國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也完全以美國為標杆,也許在澳政客眼中,民眾生命健康和發展需求算什麼,向美國示好和看齊才是第一要務。
外交無方,沉迷意識形態對抗。澳政府在對外交往中盲從美式單邊主義行徑,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澳戰略政策研究所長期接受來自美國的經費支持,四處散佈謠言,醜化和妖魔化中國。特別是在涉疆問題上,該研究所一再拋出毫無事實根據、充滿偏見的謬論,配合美國反華勢力污衊抹黑中國。自香港國安法公佈及實施後,美國帶領“小弟們”頻頻插手香港事務,莫里森政府自然不會放棄這個表現機會,整天把反對“外國干涉”掛在嘴邊,甚至濫用其“反外國干涉法”對在澳中國公民進行無理恐嚇,同時又屢屢對中國政府依法處理涉港問題橫加干預。莫里森政府以反對香港國家安全立法為由推出港人“避風港”計劃,卻又要求前往澳大利亞的香港居民通過澳“國家安全測試”,更是將這種“口惠而實不至”的虛偽做派演化到了極致。莫里森政府還停辦孔子學院項目,對中國企業在澳收購和投資項目進行嚴格審查,在遭受黑客網絡攻擊時將中國列為首要懷疑對象,這些都表明,其在對外交往時欠缺互惠互利、深化合作的誠意,卻是“人前談生意,背後捅刀子”的一把好手,完全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大勢逆向而行。
莫里森政府迫切地抓住美國“車”,卻從不在意這輛車駛向何方;眼裏只有美國“大哥”的背影,卻看不清楚腳下的路通往何處。在“後疫情時代”,澳大利亞如果仍然執迷不悟,跟着美國組建“小圈子”,放棄國際社會“大家庭”,最終可能真會成為一座“孤島”。(林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