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位於我國新疆若羌縣,據地質考察研究判斷它大致形成於3世紀,是我國內陸第二大鹽水湖。在公元330年以前,羅布泊湖水充沛,養育着著名古國樓蘭,之後因氣候變化而導致上游水流越來越少,樓蘭也成為廢墟。上世紀20年代塔里木河斷流,作為源頭的羅布泊湖水有所增加,1942年測得面積3000平方千米是近代以來測到的最大值。
但1962年羅布泊的面積驟減到660平方千米,1970年時已經完全乾涸,至此納木錯正式成為我國內陸第二大鹽水湖。羅布泊在古代水流再小也是湖,可為何會在短短30年間迅速乾涸呢?很多人認為這是由於西部發展造成的,為了發掘西部資源有大量人口湧入羅布泊地區開展土地平整運動。羅布泊一下要養育十幾二十個縣市,且耕地、採礦、生活所需水量極大,僅塔里木河流域就建設出130多座水庫,“入不敷出”的它很快與荒漠融為一體。羅布泊乾涸後就連“好生養”的胡楊林都大片死亡,草本植物更是一棵不剩,沙漠以每年5米的速度擴張,失去活力的羅布泊因此被當地人稱為“死亡之海”。不過羅布泊作為鹽水湖,其乾涸之後最大的資源就是鉀鹽礦。1995年研究人員在羅布泊北區發現藏於地下的鉀鹽礦牀,加鹽儲存量達2.5億噸,能有效解決我國“鉀貧”的困境。2000年羅布泊鉀鹽公司正式成立,2002年因礦區開採若羌縣還成立了羅布泊鎮。有趣的是,自從開採鉀礦開始羅布泊的鹽湖又出現了,很多網友在地圖上發現了一片代表水域的藍色,面積超過1萬平米,這些湖水到底是從哪來的呢?“死海”羅布泊還能復活?原來鉀肥是藴含在地下滷水中,想要提取就必須將地下滷水抽出煉製,而我國此前的鉀肥產量只有230萬噸,需求量卻達到1100萬噸。為了能夠加急提取鉀肥必須挖一個大型人工湖,專門儲存抽出來的地下滷水,而滷水湖又連接着很多地勢低的淺窪,久而久之湖泊擴張才再現碧波盪漾的場景。在周邊全是荒漠的情況下滷水湖顯得格外顯眼,周邊方方正正的曬鹽場也呈現一片淡藍,至於鉀肥廠房像是海上航空母艦,“死亡之海”再次變身“希望之城”。也有很多網友問:既然出現了湖泊那是否還能重現綠洲?答案是幾乎不可能。首先,目前湖泊的面積還不足一養育這片土地,想要開闢綠洲需要植樹育林,但此地水土流失極其嚴重,大範圍改造效果不佳。其次,這裏氣候乾旱少雨,雖然近年來降水量增多,但蒸發量還是遠大於降水量,湖泊無法在自然條件下擴張,人們只要停止注入滷水其還會再次乾涸。所以急切的盲目開發反而可能加劇羅布泊區域的環境惡化,現在這種情況反而讓它有一層神秘的面紗,不少遊客為其前往。今日話題:你們對羅布泊有多瞭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