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來説:優秀的孩子們都是大城市甚至國外讀了書了,他們見了世界,開了眼界,他們的認知,讓他們對外面的世界更加嚮往,他們的水平也決定了他們有能力在外面過得更好。從父母來説。我們這一代,家裏更多的是獨生子女,唯一的孩子是父母唯一的情感寄託。孩子離家遠了,我們更多要考慮一下是自己老了怎麼辦。過年過節,家裏冷冷清清怎麼辦?很多現實的問題就在眼前。
為了讓孩子不遠離自己而拒絕讓孩子變優秀,這種想法對嗎?當然不對。作為父母,不會對孩子灌輸這樣的觀念。這樣的想法是非常自私的,父母培養一個孩子長大,是要讓他飛得更高,而不是僅僅培養一個能為自己養老送終的奴僕。更何況,父母百年之後,孩子還有大半段人生旅程要走,不讓孩子有優秀的素質,怎麼保證孩子過上優質的生活?這樣的想法是非常短視的。那些留在父母身邊的人,很多是因為不夠優秀,所以沒有更好的選擇,如果有一天,生活逼得他無路可走,他同樣會選擇離開父母,去外面打工。相反,越是優秀的人越有機會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小編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身邊的案例,“我的學霸同學,當年考上知名大學,後又去美國進修,學的是大氣專業,和航空航天事業有關,非常牛氣,家長父母都以他為傲。但是他父母在該盡享天倫之樂的時候卻有一肚子的苦水:同學定居美國後,老兩口在美國呆過一段時間,但是怎麼都適應不了,加之我同學堅決要丁克,直接剝脱了他們當爺爺奶奶的權利,所以老兩口就回國自己頤養天年了,有時他們也後悔:兒子就是為別人養的,早知這樣就不給他讀那麼多書了!”
有的人普普通通一生,有一份安定的工作和温馨的小家,守着父母,其樂融融。小日子也過的很幸福。那怎麼評價哪種生活方式最好呢?中國式父母多少還是有養兒防老的思想,但子女畢竟是獨立的,他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而且從全社會的角度看,正因為有優秀的人才在最前面,社會才會進步這麼快,才有我們普通人的幸福生活。現在培養孩子就希望他能成為優秀的人,能為社會做更大貢獻的人,而自己完全可以一個人好好過。
有的人從一個窮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山溝裏,走到了千里之外的邊城它鄉,距離不可謂不遠。在那沒有電話、更沒視頻,聯繫只能靠筆和紙的年代裏,親人間的思念更加深,擔心和牽掛更是有很多。後來大學畢業了,就把父母接到了自己身邊,了卻了自己對父母以及父母對自己的掛念。後來父母親都年近八十,着急回到自己的家鄉,於是重新修建祖屋、修整院子,才讓老人回到鄉下,重新過上村民的日子。小編想説的是,我們作為子女,只要父母心在,就再遠也不遠,而如果沒有父母心,就算近在身邊也猶如相隔天涯。
為人父母誰不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好男兒志在四方。只有讓孩子經歷了風雨才能見到彩虹,我們作為父母,不能限制孩子的發展,要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能為了一時的開心,阻礙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優秀,難道不欣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