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蟹農“上岸”記

新華網

新華社南京8月6日電

新華社記者劉巍巍

立秋將至,暑熱蒸騰。蘇州太湖岸邊的標準化生態池塘內,“資深”蟹農宋永康乘船喂蟹。22年來,這是他頭一次“上岸”養蟹。

此前,宋永康與吳中區東山鎮眾多養殖户一樣,在東太湖圍網養蟹。“污染湖水,產量也不高;一旦碰上自然災害,更是損失慘重。”宋永康説。

2008年開始,為改善太湖水環境,當地縮減太湖圍網面積。到2019年底,拆除全部完成。

圍網拆了,“失業”的蟹農怎麼辦?

東山鎮在沿太湖岸邊3公里建設標準化池塘,引進科研機構,組織就業培訓,打造6000畝生態養殖區,延續太湖大閘蟹產業鏈。

宋永康承租了216畝池塘,幹起老本行。

以前在太湖裏風吹日曬,如今車子可以開到池塘邊,尾水淨化處理後達標排放。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實踐,宋永康發現,內塘放養的大閘蟹質量並不比以前差。“如果養得好,100畝水面能賺個二三十萬元。”他説。

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農林服務中心主任李浩宇介紹,大閘蟹生態養殖預計畝產200斤到250斤,品質和產量較圍網養殖均有所提升。

越來越美的太湖,激活了旅遊“一潭春水”。眼下,太湖岸邊的農家樂生意火爆,古村落人頭攢動,當地農村人均純收入超過4萬元。

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副鎮長楊忠星説,東山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天天有魚蝦,全鎮400多家農家樂從事農業旅遊,還帶動了農產品銷售。

“天堂”之美,美在太湖。蘇州擁有太湖3/4左右的水域面積,從以前遍佈湖區的圍網,到如今的煙波浩渺,這裏將生態紅利轉化為發展紅利,打通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勾勒出動人的生態富民圖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54 字。

轉載請註明: 太湖蟹農“上岸”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