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親密長大卻疏遠,爸爸之所以“不受寵”,跟以下原因有關

前幾天跟表弟聊天的時候,説起來童年的一些經歷,表弟跟我訴説自己的心裏話:小的時候,跟爸爸很親,而每次出門,爸爸就把我馱起來,特別是去看大戲,坐在爸爸的脖子上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但是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跟父親的關係越來越淡了,現在坐在一起,也總是沒什麼話説。

而在生活中,像表弟一樣有相同感覺的人不在少數,小時候跟父親的關係很親密,而等到自己長大之後,即使是有了心裏話,也多跟媽媽交流,跟爸爸之間好像隔了點什麼,反正就是親密不來。為什麼中國式的爸爸,最親密的關係只是停留在童年,跟以下原因脱不開關係:

小時候親密長大卻疏遠,爸爸之所以“不受寵”,跟以下原因有關

中國男人的性格普遍比較內斂,跟孩子交流不多

相比較媽媽的愛嘮叨,爸爸的形象通常是比較嚴肅的,而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爸爸可能會放得開一點,陪孩子一起玩,而隨着孩子的長大,父親開始樹立自己嚴肅的形象,用一種比較超然的姿態來面對孩子,所以不免讓孩子感覺到隔閡。

就像表弟,在小的時候,姑父會經常帶着他外出打獵,或者是用樹杈做成彈弓讓他玩,甚至還會用刀子刻木刀給他當玩具。但是從表弟上初中開始,兩人之間的交流也僅限於考了多少分,後來就變成找什麼樣的工作,而平時一句關心的話都不好意思説出口,所以關係也就變得越來越淡。

小時候親密長大卻疏遠,爸爸之所以“不受寵”,跟以下原因有關

長大之後,孩子有了獨立的思考能力,停留在父親頭上的光環不見了

孩子眼中的父親總是一副很高大的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父親的力氣很大,父親不害怕大狗,父親在過年回家時總是會帶回來很多的玩具和零食,所以孩子也會對父親很有好感。而隨着孩子年齡的增大,也會發現父親身上不完美的地方,所以停留在父親頭上光環不見了,父親也被拉下神壇,變成一個普通的人,甚至跟別的男人一樣,並沒有承擔起父親和丈夫的擔當和責任,這樣的心理落差也是會影響孩子跟父親之間親密關係的。

小時候親密長大卻疏遠,爸爸之所以“不受寵”,跟以下原因有關

表弟雖然小的時候跟姑父很親,但是因為姑父對工作是一位不長遠的人,總是不停的換工作,而導致一家人的生活狀態很差勁,而姑姑也免不了抱怨。小的時候孩子不懂,等到孩子長大,多少受媽媽影響,再加上自己的判斷,才對自己之前崇拜的爸爸產生強烈的失落感,逐漸疏遠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小時候孩子跟爸爸很親密,但等到長大時,跟父親卻變成了路人,也是再正常不過了。你跟爸爸的關係是什麼樣的呢?會不會也是這樣的情況?歡迎大家討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41 字。

轉載請註明: 小時候親密長大卻疏遠,爸爸之所以“不受寵”,跟以下原因有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