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再好的學區房,再優越的條件,都比不過爸媽的陪伴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綜合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出身時,大家都是一樣的。可後來為什麼有些成了知書達理的好孩子,有些卻成了熊孩子?父母的教育是最關鍵的!

作為小豆芽的媽媽,作為一個口口聲聲説自己重視教育的媽媽,這些年來,我越來越多的發現一個真理:越是優秀的父母,越重視孩子的教育。這個重視不僅僅是指花了多少錢在孩子的教育上,也不僅僅是我給了孩子多好的生活,更是身體力行,以及堅持不懈地陪伴,監督和指導。

前兩年來自農村的一個高考狀元,家裏窮,媽媽也沒有文化,上的學校也是普通學校。但他每天放學,媽媽都會搬個小板凳,認認真真地讓孩子給自己講他學到的知識,就這樣一直堅持到高中。他自己也説,很多人和他一樣,都是家裏又好又很努力的孩子。而他這裏説的“好”不是説家裏有多有錢,而是指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指導和陪伴,而不僅僅是嘴上催着孩子學習,自己吃喝玩樂看電視,或者過於忙於工作。母親堅持不懈地參與、陪伴、重視與欣賞,才是這個孩子成功的最大力量源泉。

看過《媽媽是超人3》的父母們,可能都會心疼那個話不多,卻在私底下很暖心的小安迪。雖然每天住在豪華的大別墅裏面,但每天陪着他的卻只有奶奶;並且奶奶給他建了龐大的滑雪場和遊樂場,但玩的卻只有他一個人;節目組問到安迪,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會不會孤單。一個5歲的孩子不假思索就能輕易地回答:“不孤單,已經習慣了。”這句話不知看哭了多少父母。當我們做父母的拼盡全力,用所有時間和精力為孩子的生活積累資本時,卻不曾發現,無論物質上如何豐富,也無法填滿孩子內心的孤單,這對孩子的心靈是巨大的創傷。

現在很多情況下,父母們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只是對孩子做到了形式上的“陪伴”,他們和孩子待在一起,仍然是在忙工作,要不就是刷手機,反正就是各做各的事,孩子説一句隨便應承一句,並沒有發自內心地和孩子好好互動。工作已經佔據我們一大半時間,如果我們不用僅有的時間去陪孩子,那他們該怎麼辦啊?

那麼究竟什麼樣才算是陪伴呢?首先,真正的陪伴是父母的人在孩子身邊,心也在孩子身上。當父母用心陪伴孩子時,受益的不僅僅是孩子,我們父母自己也能收穫滿滿的能量,有充足的精力去感受世界,孩子才會更有生命力。其次,為人父母,要放下大人的架子,走進孩子的世界。試着用孩子的思維去理解他們對事物的奇奇怪怪的想法,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不論是一起看書,一起做遊戲,還是一起做一件孩子和你都很喜歡的事情,都是很好的陪伴。無論再忙,時間總是能騰出來的,認真陪伴孩子吧!因為我們能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真得只有這麼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