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錨定脱貧目標 決勝攻堅之戰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綜合

    雲浮通過整鎮推進產業扶貧,大力發展南藥產業,引領山區羣眾脱貧增收、耕山致富。受訪者供圖

    雲浮市共建設扶貧產業項目2524個,帶動2.1萬户貧困户7.9萬多人,實現年户均產業增收9250元。圖為雲安區肉牛產業園。 受訪者供圖

    仲夏時節,綠染竹林。雲浮市雲安區鎮安鎮着眼發展綠色農業,將鎮內的5000畝荒山變“綠色銀行”,建設麻竹筍扶貧產業基地,並引進食品深加工企業落户,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解決農户產供銷難題。像這樣的扶貧產業項目全市共有2524個。

    近年來,雲浮市緊扣省委賦予雲浮“產業興市”和“鄉村振興”的兩個課題,始終把打好打贏脱貧攻堅戰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扭住鄉村產業、鄉村環境和鄉村黨建三個關鍵重點聚力攻堅,堅持“打造粵北生態建設發展新高地、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抓謀劃,對標“精細農業、精美農村、精勤農民”抓攻堅,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方略,凝心聚力打好打贏脱貧攻堅“主動仗”。

    截至6月中旬,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26萬人全部達到脱貧標準,105個省定貧困村全部達到退出標準,形成了“鎮鎮有產業、村村有基地、户户有項目”的產業扶貧格局,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9個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產業興市新路徑,高質量交出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滿意答卷。

    高位謀劃

    整鎮推進產業扶貧

    產業扶貧是穩定脱貧的根本之策。

    雲浮立足綠水青山資源稟賦優勢,突出把培育發展產業作為脱貧攻堅的根本任務來抓,以“分區發展、連片培育、整鎮推進”的產業扶貧工作思路,推動各地發展具有特色優勢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扶貧項目,精準推動整鎮推進產業扶貧,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推進產業扶貧重在特色,貴在精細,激發農村發展新動力。強化扶貧產業佈局,雲浮各地依託優勢資源、特色主導產業,堅持宜農則農,宜遊則遊,宜林則林,宜工則工,精心選擇區域特色脱貧產業,推進“數村一品”“一鎮一業”或“多鎮一業”的“跨鎮、跨村”特色產業體系建設;強化市場主體帶動,搭建產業扶貧服務對接平台,實現全市有勞力的貧困人員都參與一個長效穩定的增收項目;強化機制創新,創新出“租金+股金+薪金”的資產收益扶貧產業機制,實現貧困羣眾多渠道收益;積極引導、動員建檔立卡貧困户參與整鎮推進扶貧產業發展;強化突破金融扶貧瓶頸,支持落實好發展扶貧小額信貸政策,讓貧困户直接獲貸、精準獲貸,支持發展脱貧產業。截至今年3月,全市累計向4042户建檔立卡貧困户發放金融扶貧小額貸款共1.32億元;強化組織領導,着力強化縣、鎮主體責任,把推動整鎮推進產業扶貧工作列入各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幫扶單位脱貧攻堅考核內容,確保整鎮推進產業扶貧工作的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一鎮一業在雲浮各鎮(街)多點開花,鄉村產業逐步由“小散弱”向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進階。如雲安區白石鎮推進發財樹種植,帶動全鎮貧困户533户種植3000多畝,户均年增收4200元;羅定市龍灣鎮推進南藥種植產業,建成1.3萬畝示範基地,帶動全鎮743户貧困户全部參與種植,户年均增收7000元以上……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南藥種植、發財樹種植、油茶種植、肉牛養殖、温氏肉雞養殖小區、蛋鵪鶉養殖產業等一批規模較大、效益較好、在省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整鎮推進扶貧產業。

    聚力脱貧攻堅過程中,雲浮市還充分發揮“以獎代補”“共同締造”的雲浮特色優勢,着力把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五共”理念貫穿於整鎮推進產業扶貧全過程,充分激發貧困羣眾和企業積極參與,催生帶貧益貧內生動力。

    數據顯示,整鎮推進產業扶貧模式帶動全市貧困羣眾2.1萬户7.9萬多人,實現年户均產業增收9250元,成為貧困户穩定增收的重要抓手。

    盡鋭出戰

    建強脱貧攻堅戰鬥堡壘

    山下有靚村、山上有產業,正是白石鎮西圳村的寫照。去年,全村151户貧困户全部脱貧,人均年收入達14293元。然而,在幾年前,西圳村還是一個出了名的“軟弱渙散村”。西圳村的華麗蝶變離不開該村黨建工作的創新之舉——“黨員首議制”,實行重要工作黨員先通報、重要問題黨員先討論、重要決策黨員先行動,全面提升黨組織在村民中的公信力,築牢基層戰鬥堡壘,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通過健全落實“黨員首議制”,西圳村建成百畝發財樹和牛大力示範種植基地,興建佔地18畝的標準化養殖小區,文化廣場、黨羣服務中心、親水平台廣場等一項項民生項目相繼落地,昔日髒亂差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牢牢抓住黨建扶貧這一制勝法寶,雲浮突出組織引領,打造黨建示範點200個,推廣“黨員五星評定”“一支部一特色創建”“一組兩化”“社區治理2 2”等一大批黨建工作先進經驗,安排市縣鎮黨委書記掛點推動119個軟弱渙散黨組織100%整頓轉化,並在全省率先探索實行村級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配套出台《村(社區)“兩委”幹部規範化管理暫行辦法》等規範性文件,先後對5600多名村幹部進行2輪排查聯審,調整“四不”書記40人,撤換“三類”村幹部16名,建立“選儲識育管用”全鏈條機制,大力實施“歸雁”“育雁”“強雁”計劃,村級後備人才庫已有2300多名。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和脱貧攻堅有機結合,切實破解農村脱貧難題。

    為增強農村“造血”功能,雲浮在打好脱貧攻堅的“人才牌”方面鉚足了勁。

    強化人才引進培養,開展高層次涉農專業人才引進計劃,成功引進189名鄉村振興特殊緊缺人才到鄉鎮工作;發揮“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三大工程示範帶動作用,提供個性化技能幫扶,促進技能就業穩定脱貧、持續增收。

    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深入推進“讓爸爸回家”鄉村振興公益活動,吸引200多名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創業。招募150名優秀大學生到基層開展“三支一扶”服務。在各類回鄉人才的示範下,帶動新興縣天堂鎮朱所村、澤羅坊村等實施“粵菜師傅”工程,湧現一批帶動村民就業、創業致富的鄉村致富帶頭人。

    強化人才本土培養,運用各級黨校、鄉村振興學院等資源,開展鎮村幹部大培訓,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進行全員培訓,安排205名村幹部到鎮機關掛職鍛鍊,新選送166名村幹部就讀“村幹部大學生”大專學歷班,聯合各縣(市、區)委組織部和市縣扶貧辦聯合辦班,對村級黨組織書記和第一書記、黨務工作者全員輪訓,打造一支黨帶羣、強帶弱、富帶貧的黨員幹部扶貧隊伍。

    探索創新

    建立穩定脱貧長效機制

    作為粵北欠發達地區,雲浮市各級全力以赴、聚力攻堅,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堅持以“兩手抓”重點做好脱貧攻堅工作:一手抓攻堅,以“必獲全勝”的信心信念,健全完善保障機制,緊盯“兩不愁三保障一達標”,下大力補齊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短板,堅決保證貧困户全部脱貧、貧困村全部出列;一手抓防範,以“勝不收兵”的態度,對標“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監管”要求,強化造血能力提升機制,確保不再返貧。

    雲浮市全面建立五大制度機制,健全完善扶貧整體格局。一是建立市縣鎮村“四級書記抓扶貧”的責任落實機制。市縣書記任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健全扶貧專題會議、專題調研製度,專題研究,市縣領導,全部掛村到户,協調解決具體問題,四級書記嚴格落實遍訪貧困户制度。二是建立各部門共同參與的合力攻堅機制。市本級出台22個扶貧政策文件,市直部門出台27個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全市脱貧攻堅強有力的政策支撐體系。三是建立與脱貧攻堅任務相適應的投入保障機制。雲浮市持續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形成省、市、縣共同投入機制,為打贏脱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財力支撐。據統計,2016—2019年,全市共到位39.94億元財政資金用於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工作。四是建立對口幫扶和定點幫扶機制。雲浮市優化扶貧工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讓各級幫扶單位切實擔負起幫扶責任。目前,市縣兩級派出駐鎮工作組61個、駐村工作隊857個、駐鎮駐村幹部1476人,實現全市所有貧困村和分散貧困人口所在村均安排定點幫扶單位,確保每户貧困户都有幹部聯繫幫扶。五是建立督查監督制度機制。雲浮市建立健全定期督查工作制度,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切實把督查與監督貫穿到脱貧攻堅的全過程、各環節,強力推進脱貧攻堅工作。

    邁入脱貧攻堅衝刺階段,雲浮市始終把防止返貧擺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健全穩定脱貧長效機制。去年11月,雲浮市以鬱南縣為試點,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經營高效、管理民主、監督到位的扶貧資產管理新機制,確保扶貧資產安全運行、保值增值以及長期發揮效益,為鄉村接續發展保駕護航。

    目前,在取得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雲浮各縣(市、區)正逐步鋪開扶貧資產管理工作。至今年5月底,全市已梳理和確權扶貧資產項目7863個,合計資產8.4億元。扶貧資產管理規範、健康、有序發展,為貧困羣眾持續增收、穩定脱貧提供了有效保障,推動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實現有機銜接。

    ■數讀

    ●2016—2019年,雲浮共到位39.94億元財政資金用於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工作,其中省級以上財政資金28億元、佛山市財政資金4.6億元、市級配套資金1.36億元、縣級配套資金5.89億元。

    ●目前,市縣兩級派出駐鎮工作組61個、駐村工作隊857個、駐鎮駐村幹部1476人,確保每户貧困户都有幹部聯繫幫扶。

    ●全市扶貧產業項目2524個,發展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11個(其中國家級2個)、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38家、合作社2348個,帶動貧困户2.1萬户7.9萬多人,實現年户均產業增收9250元。

    ●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給予每年3000元-7000元不等的生活費補助,現已落實2.27萬名貧困户學生教育“兩免一補”政策。

    ●雲浮全市貧困户危房改造13397户,受益貧困人口5.3萬人,實現脱貧攻堅貧困户住房安全目標。

    ●全市現有“粵菜師傅”學制班在校生1273人,共培訓7969人。

    ●2019年,全市“南粵家政”工程遍地開花,共開展家政類培訓6454人,獲得職業技能證書3113人,其中參加家政服務類培訓貧困人員157人。去年以來,向灣區輸送家政人員2350人。

    ■一線案例

    端穩就業飯碗

    脱貧更有底氣

    5月初,正愁着找工作的雲浮市云城區建檔立卡貧困畢業生王小就,撥通了雲浮最新推出的“保就業服務電話專線”,接線員根據其個人信息、就業意向等信息從崗位庫中迅速篩選出3個匹配的就業崗位推介給他,不到一週,王小就便成功成為城區一家檢測公司的輔助技術員。“有了工作,脱貧不成問題!”

    就業一人,脱貧一家。增加就業是最直接有效的脱貧方式。讓貧困户捧穩就業飯碗,尤其是面臨疫情帶來的“加試題”,雲浮各部門紛紛拿出實招:積極協調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精準對接,組織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加大政策支持、扶持、宣傳力度,引導企業招用更多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成立“保就業服務專班”,開通電話服務專線,推出“流動招聘會”等促就業、保用工特別行動,幫助扶貧車間及時復工復產,為全市貧困勞動力等重點羣體提供就業幫扶。出台一系列就業“組合拳”穩就業促就業,讓貧困勞動力脱貧增收“有業可就”。

    “一技在手,飯碗長久。”羅定市瑞平村貧困户黎光明右腿殘疾,好學肯幹的他,憑藉理髮手藝成為遠近聞名的“Tony老師”,用勤勞的雙手修剪出“好日子”。

    像黎光明這樣通過技能就業、技能脱貧的村民還有不少。2018年以來,雲浮以“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三大工程為抓手,在全市範圍內對貧困勞動力開展“職業指導下基層、提升技能促就業”活動,採取送教下鄉、送教進村、田間教學等靈活方式,大規模開展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並提供個性化技能幫扶,促進技能就業穩定脱貧。

    自2019年以來,全市共有448名貧困勞動力參加“粵菜師傅”職業技能培訓,217名貧困勞動力參加“南粵家政”技能培訓,這種“授人以漁”的技能培訓,使雲浮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內“粵菜師傅”和“南粵家政”人才的主要輸出地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有廚師約3萬名,累計帶動8萬多人就業創業,湧現了羅定清水村、新興梧洞村等多個“粵菜師傅村”,僅梧洞村就帶動村內50多位貧困勞動力外出就業。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粵菜師傅”、雲浮月嫂走出山村,用技能改寫命運,用奮鬥點亮幸福生活。

    撰文:李嘉怡 伍廷顯 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