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伯特羣島在碩大的太平洋上顯得很渺小,但其實二戰時期在這裏發生過一次戰役,慘烈程度在整個太平洋戰場上數一數二,那就是塔拉瓦島戰役。日軍當時駐守在吉爾伯特羣島,在當時的太平洋美軍和日軍對類似於吉爾伯特羣島的地方展開了很多次爭奪戰,因為有些島嶼雖然看上去不起眼,但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吉爾伯特羣島橫跨赤道,有16個島嶼組成,日軍將其中的貝蒂歐島修建成了堅固的設防島,有三條跑道的飛機場,日軍在這座島嶼上駐紮了兩千五百人,另外還有數千名勞工,所以美軍將貝蒂歐島看成攻擊的重點目標。
日軍在貝蒂歐修建了大量的工事,淺水灘上放置了大量的三角錐、鐵絲網、吔木欄,還有大量的火炮和半地下碉堡,就整個防線來看美軍如果進攻貝蒂歐島的話絕對會付出極大的代價。不僅沿岸佈置了大量防禦工事,島嶼內陸也配備了複雜的防空洞、戰壕,指揮部是建立在一個巨型碉堡中,島上駐守的日軍非常自信,認為美軍想攻下吉爾伯特羣島簡直是天方夜譚。
1943年2月的瓜達爾卡納戰役之後美軍已經開始制定反攻的戰略目標,而在當時美軍有多種選擇,其中拉包爾島是美軍最想拿下的一處軍事要地,但是當時美軍還不具備拿下拉包爾島的裝備和兵力。於是美國海軍指揮部重新制定了一條反攻路線,馬紹爾羣島是首要目標,而佔領馬紹爾羣島之前必須攻佔吉爾伯特羣島,以便獲得此後的空中支援,美軍派出了第五艦隊向吉爾伯特羣島進發,指揮官是斯普魯恩斯中將。美軍將此次作戰命名為\"電流\",聽名字就知道美軍打算像一道電流一樣迅速攻佔吉爾伯特羣島,但事實似乎並不如同\"電流\"那樣快速。第五艦隊中有十一艘航空母艦,它們主要擔任着攻擊貝蒂歐的機場、轟炸日軍基地的任務,美軍心中明白如果直接從海岸發起進攻的話,就憑藉日軍修築的防禦工事就可以對美軍造成極大的損失,所以美軍先行安排了大量的轟炸機和戰鬥機破壞日軍工事。
美軍還派出了潛艇和偵察機率先對貝蒂歐進行了大量的偵查工作,繪製了海島地圖,日軍只要是露在地面上的設施都被美軍摸得一清二楚,另外美軍還有大量的油船提供補給,可以説美軍此戰做足了準備,拿下貝蒂歐只是時間問題。對於登陸環節美軍計劃避開日軍設防較重的南岸,轉而從北岸登陸,計劃是登陸日當天就佔領全島,次日完成對貝蒂歐的全面佔領。
1943年11月20日凌晨時分美軍吃過早飯,將遺囑交給了文書,做完禱告後就開始準備登陸了,整個海面上都是美軍的戰艦,場面十分壯觀,如同一頭猛虎正在注視着羔羊。戰艦率先向貝蒂歐發起了炮擊,一道道火紅的射線撲向了貝蒂歐,島上瞬間煙霧繚繞火光沖天,有的炮彈擊中彈藥庫引發了更加猛烈的爆炸。炮擊持續了一段時間後逐漸停止,還沒等貝蒂歐島的日軍喘口氣,美軍的戰機又來到了上空進行轟炸,總共八十分鐘的炮火攻擊足以讓貝蒂歐島上的老鼠死上兩次了,但實際上這次炮擊取得的效果並不是想象中那樣出色,因為貝蒂歐平坦的地勢讓很多炮彈成了跳彈,沙土和椰木也削減了炮彈的威力,但是日軍的通訊設施在此次炮擊中被破壞了,這是個很不錯的收穫。
運兵船此時出動,士兵們因為此前猛烈的炮擊而士氣大增,每個士兵攜帶着足夠的彈藥的精良的武器裝備,越靠近貝蒂歐岸邊氣氛就愈加緊張,上島之後一切情況都是未定的。就在即將登陸之時貝蒂歐上空升起了一枚信號彈,伴隨着的是日軍對登陸艦船的密集掃射,美軍當即下令暫時向後撤退,做好防護措施,此刻美軍明白了攻下貝蒂歐不會像計劃的那麼簡單,美軍戰艦再次發起炮擊以便壓制日軍的炮火,美軍的打擊重點就是東西端的炮台,日軍逐漸招架不住停止了炮擊。美軍派出了四艘艦艇為登陸部隊開道,吸引日軍的火力,這時美軍登陸艦趁此時機迅速進入了礁湖,向北岸進發。
第一波登陸部隊順利的登上了北岸,但是第二波登陸部隊正要登陸時又遭到了日軍的炮擊,第二波登陸部隊損失十分慘重,大量的登陸車被破壞,士兵沒有辦法只能跳入海中,到了第三波登陸部隊趕來也遭遇了相同的經歷,海面上到處是美軍士兵的屍體和登陸戰艦的殘骸,日軍的戰術就是隻要美軍進入射程範圍以內就施行猛烈的打擊,如果不在射程範圍內,就不會輕舉妄動,以便彈藥的無謂消耗。
第四波和第五波部隊乘坐登陸艦趕來,只是整個吉爾伯特羣島的浪潮是出了名的摸不透,如果幸運的話登陸艦還能靠近岸邊甚至可以直接爬上岸,但是運氣不好可能整個登陸艦都會葬身浪潮之中,第四波和第五波美軍恰巧遇到了不幸運的情況,登陸艦無法登陸,士兵們無奈只能下船入水,水中有大量鋒利的珊瑚礁,此刻的美軍陷入了只能被動挨打的地步,海面逐漸被鮮血染紅。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只能下令暫時撤退,再耽誤的話第四波和第五波士兵可能都會搭進去,已經上岸的第一波登陸部隊在岸邊構築了陣地。
上午十一點美軍統計了一下撤回的登陸部隊的傷亡情況,大部分軍官葬身大海,通訊設備因為進了水而損壞,通訊兵盡數犧牲,可以説此次登陸是極其失敗的。在一上午的激戰之後,美軍只有一千多人登上了北岸,雖然驚魂未定,但是長久以來形成的作戰習慣讓他們依然對日軍的灘頭陣地發起了進攻,儘管日軍的一些地堡和防空洞被攻佔了,但是美軍也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上岸之後僅僅向前方挺進了一百米。到了下午五點美軍開始收縮陣地,因為他們知道一旦進入夜色,日軍一定會發起進攻,這是日軍一貫的伎倆,前方除了日軍的火力點之外,還有很多美軍和日軍的屍體、裝備和大量的彈坑,美軍此刻控制的地方很少,但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沒,連這一點攻佔的灘頭陣地都會丟失。
夜幕降臨美軍艦隊發射了大量的照明彈,這是為了讓灘頭陣地的美軍能夠時刻看清日軍的動向,美軍施行輪換制對陣地進行防守,一半人休息一半人警戒。增援登陸艦趁着夜色來到了岸邊,日軍反應過來迅速向岸邊發起了火炮攻擊,美軍也予以還擊,戰鬥持續到了天亮,日軍甚至派出了戰機向美軍進攻。經過了漫長的一夜之後美軍依然站在岸邊的陣地上,在最困難的時候堅守住了陣地,沒有發起夜襲也許是此次戰役中日軍最為後悔的一個決定。中午的時候大批的登陸艦抵達了岸邊,運來了坦克和物資,運走了傷兵,日軍的據點被一一攻破,美軍一掃此前登陸時的陰霾,逐漸掌握了自己的進攻組織。
在持續了四天的激戰之後,日軍逐漸後撤失去了作戰的主動權,對日軍陣地發起進攻時美軍幾乎沒有遇到抵抗,貝蒂歐原本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但是在此前美軍的空襲和炮擊中已經損毀殆盡了,所以對於美軍的進攻日軍無法做出有力的反擊了,日軍士兵呆坐在地上,或許是沒有想象到美軍能攻破這處固若金湯的地方。在完全攻佔島嶼之後美軍才發現登島的士兵數量十分龐大,整個貝蒂歐根本站不下所有的美軍士兵,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雙方實力的差距。在此次戰役中美軍傷亡人數達到了三千人,而日軍僅僅存活了十二人,美軍從這次戰鬥中吸取了大量的經驗教訓,因為在這次戰役之前美軍從未見過如此慘烈的戰場,美國海軍下令所有的兩棲部隊指揮官都來貝蒂歐參觀戰場,從中學習兩棲作戰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