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從立項到完工耗時49年,數名院士曾上書要求關停

“ 國家大劇院是中國國家級文化活動場所 , 由中法合作共同設計 , 環境規劃體察場地環境背景 , 切合建築使用功能 , 營造適宜的景觀氛圍,同時與天安門地區大環境總體規劃密切融合 。”—— 鄭越 《風景園林》

北京十六景地質建築之一的國家大劇院,堪稱北京市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線,作為國家興建的重要文化設施,它的建成之路相當不易,從立項到完工,耗時49年時間。在此期間,數名專業院士曾上書要求關停。

國家大劇院:從立項到完工耗時49年,數名院士曾上書要求關停

國家大劇院由法國著名設計師保羅安德魯親筆設計,耗費30億的大劇院怎麼會被多次要求關停?它一波三折的建成之路又是如何完工?

一、大劇院的建造被擱淺

每一個大型建築的規劃都需要投入極大的人力、財力、物力,在説大劇院引發的爭議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大劇院的建造緣由。

國家大劇院的建造是在1958年提出的提案,當時為了迎接建國10週年,國家決定建造一個體現中國韻味的劇院,作為十大建築之一,這個劇院提議一經提出就引發了各大高校的高度關注和轟動,國家立意必定是不同尋常的大工程。

在經過了會議協商後,大劇院建造項目一錘落實,地址選在人民大會堂西側,項目建議一經通過後,清華大學成為了競標的不二選擇,清華大學有才的設計師層出不窮,在組建大劇院設計團隊後,很快便出了一個設計草案。

但是,方案只是開頭的草案,關於可行性還要再三斟酌,草圖的設計本無問題,卻因實施中的各種現實問題而一波三折。

國家大劇院:從立項到完工耗時49年,數名院士曾上書要求關停

首先,就是資金問題,想要為大劇院騰出建設空間,就必須對人民大會堂周邊環境進行拆遷,拆遷面臨着拆遷款等眾多問題。這個時候,錢就顯得尤為重要,當時的中國物質匱乏、經濟落後,國家百廢待興,鉅額的賠償拆遷讓大劇院的實施面臨着層層困難。

在提出方案後,主席和總理極為上心重視,可惜因資金問題,大劇院的建造便只是停留在草案設計一步,誰也不曾想到:這一擱淺就是40年。

那麼,大劇院是否會隨着時代發展而被忘卻?

二、大劇院再次被提及

沒有建成大劇院、沒有完成總理等人的心願是一個時代的遺憾和悲哀,斗轉星移的40年間,中國改革開放、快速發展,國家經濟實力有了極大的提升,曾經因資金問題被擱淺的建築再次被提上議程,這其中就包括對大劇院的建造。

那麼,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大劇院可以順利開工嗎?

國家大劇院:從立項到完工耗時49年,數名院士曾上書要求關停

首先,來看一下大劇院再次被重視的緣由:40年前,國家想要建造大劇院是為迎接建國十週年;40年後,國家建造大劇院是為加強國民精神文明建設,物質充足的情況下就是要緊跟時代潮流提升精神建設,國家需要具有代表性、象徵性的重要文化設施來體現人與藝術、人與精神相得益彰、共同進步的理念基地。

緊接着,來看大劇院的立項過程:1996年10月,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決議中決定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重點文化工程,這些工程中含有大劇院。

1998年1月,根據部署安排,國家大劇院建設領導小組成立,開始面向全球邀請設計單位進行招標,大劇院的設計建造面向全球徵集,邀請一出,立馬引發了10個國家的36家設計單位,大劇院收集到69個參選方案,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1998年4月,大劇院獲得了國務院批准立項建設,4月13日,開始邀請全球參與建築方案設計的競賽。同年7月,競標在北京歷史博物館開展。

1999年7月,相關部門最終在眾多方案中,採用巴黎機場設計師保羅安德魯的圓形設計方案,加上清華大學配合的設計方案。最終,大劇院的設計方案終於塵埃落定。

國家大劇院:從立項到完工耗時49年,數名院士曾上書要求關停

那麼,現實中的工程實施真的像草案那般順利嗎?

三、國家大劇院的完工

大劇院作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代表建築,要體現出多元化、時尚化,在建造之前就被國家大劇院業務委員會提出了建造時最基礎的兩大原則:一是不能搶人民大會堂的風頭;二是要成為國際一流的劇院。

像北京天安門、人民大會堂都已經是帶有本土氣息,大劇院就要有一定的創新點和突破點,在陪襯人民大會堂的前提下,也要有自己的亮點。選擇保羅安德羅並非崇洋媚外,而是安德魯作為法國建築學院的學士,他所設計的開羅機場、上海浦東機場等大型建築的風格有目共睹,既恢弘又時尚。

在經過一系列的招標流程後,2001年12月31日,國家大劇院正式開工動土,歷經六年的建設後,2007年9月,國家大劇院基本宣告完工。國家大劇院從立頂到完工耗時49年。

經過一系列的檢測運營後,2007年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正式開業。這個在1958年被主席、總理極為重視的工程在49年後終於完工,它是一個國家富強的象徵、也是一代人心願的達成。

國家大劇院:從立項到完工耗時49年,數名院士曾上書要求關停

1958年,由於資金問題,大劇院未能完工實在是一大遺憾,好在49年後,國家經濟突飛猛進、國家大劇院順利完工。

四、國家大劇院好在哪裏?

1.巧妙設計地下空間

國家大劇院的建設充滿挑戰、藴含建造技巧,攻克了很多技術性難題,為了不搶走人民大會堂的風頭,國家大劇院的高度只能控制在46.285米,但想要一流大劇院的效果,只能不斷向下深挖,地下大概有十層樓的高度,大劇院60%的建築面積都在地下,最深的地方為32.5米,而這個位置正好位於大劇院舞台正中間。

截至目前,國家大劇院都是北京公共建築物最深的地下工程,不得不為設計師的奇思妙想點贊。要知道,地下空間不僅要考慮它的堅固程度,也要考慮地下水。

2.創新設計整體造型

除了攻克地下建設這個技術難題外,它的設計理念也極為新穎,設計師用前衞獨特的思想將浪漫與現實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整個大劇院的外形類似於一個橢圓的雞蛋。在充滿方正建築的長安街中,橢圓形的大劇院像是一個天外來客,引人耳目、獨具風格;更像是一個湖中明珠,分外耀眼。

原本 這兩大技術 亮點 本應該成為大劇院引以為傲的設計理念,在後來卻被 數名 專業院士上書 申請 關停。 這是為何?

國家大劇院:從立項到完工耗時49年,數名院士曾上書要求關停

五、數名院士曾上書要求關停

大劇院建成之後,並沒有預期的驚喜,在看到了實際建造實物後,引發了社會的一片熱議,有人説這個大劇院讓人眼前一亮,橢圓的設計很具時尚感;有人説這簡直就是非常low的設計,沒有劇院該有的藝術氣息。

大眾各抒己見,大多依據於大劇院的外觀,那麼數名院士申請關停有哪些依據?

首先,是地下空間設計的安全性。相關學者表示,大劇院地下17米乃是北京永定河的古河道,位於河道位置,穩固性充滿未知,並且大劇院向下深挖,隱藏的巨量充沛地下水更是定時炸彈,一旦發生滲水事件,後果不堪設想。

雖然,設計師也曾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詳細的解決方案,他們想要在從地下水最高層澆築混凝土來形成一道“地下隔水牆”,地下隔水牆相當於一個水桶,可以將劇院牢牢護在其中,無論外圍的水怎樣猛漲,水桶內的大劇院都不會受到影響。

雖然這個理念聽起來完美無缺,但相關學者表示: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年代性,一旦發生意外水患,防水牆則會不堪一擊,如果不能抵禦其洪水,整個大劇院將會被淹沒。現在看起來相安無事,但在未來的地殼運動中,誰也無法預料將會發生怎樣的事情,畢竟向下深挖較多的地下建築都帶有一定的風險。

國家大劇院:從立項到完工耗時49年,數名院士曾上書要求關停

除此之外,大劇院位於人工湖中,人工湖雖然四季不結冰,但在遇到天氣温度驟降的情況下依然會結冰,這對大劇院或多或少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不影響大劇院的整體美觀,設計師採用封閉的循環系統,將恆温的地下水注入水面。在較為寒冷的冬季來臨時,便可以達到恆温的效果,那人們去哪裏尋找滑冰的樂趣呢?

根據以上 這兩種情況 ,數名院士申請關停大劇院,雖然它 能夠保證人工湖不結冰,但 大劇院所處的 湖中温差和周邊環境形成鮮明對比, 冬季時 可以看到湖面上有層層水汽飄起 , 大劇院就像一個 “待蒸 的雞蛋 ”,絲毫 沒有一個國家大劇院的雄偉 霸氣 可言。無論美觀效果還是安全隱患,這些相關學者都較為擔心。

設計師保羅安德羅採用文脈割裂的設計理念被很多人質疑,劇院原本就要有文化的完整性、文藝性,為何要採取文脈割裂?

無巧不成書,在數名院士提出質疑時,保羅安德魯設計的戴高樂機場發生坍塌事件,安全問題再次被提上日程。很多人擔心國家大劇院的地下安全通道是否真的安全?人工湖採用恆温的循環系統是否可用?混凝土防水是否真的切實有效?

小結

有人認為,這些憂慮是杞人憂天,作為國際知名設計師,保羅安德魯自然有他的考慮和衡量,並且這個工程經過國家機關的層層審核,自然不會存在安全問題。

國家大劇院:從立項到完工耗時49年,數名院士曾上書要求關停

也有人認為,相關院士一定是有一定的依據才會緊急申請關停,不然怎會如此輕率?直到現在關於國家大劇院的爭議也不曾停止。不管結局如何,國家大劇院如今作為國家北京建築的代表之一,面向國際,在人類發展史上仍佔有重要地位。

參考資料:鄭越《風景園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08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家大劇院:從立項到完工耗時49年,數名院士曾上書要求關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