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名網格員,穿梭於樓宇社區間,服務於最基層。每天面對不同的人和事,更要學會微笑,學會換位思考。只有調節好自身認知的方式,才能在保持身心健康的同時,更好地服務羣眾……”近日,歷下區趵突泉街道濼文路社區網格員劉紅梅參加街道組織的“悦養心靈”網格員社會心理服務培訓班後收穫頗豐,對網格服務工作信心滿滿。
眾志成城齊參與,春風化雨潤民心。為加快推進文明趵突泉、健康趵突泉、平安趵突泉建設,趵突泉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將社會心理服務與基層社會治理同步推進,通過實施“健康趵突泉”三年行動計劃,織密心網、匯聚心力、守護心安,依託“紅心聯盟”社會心理服務品牌,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今年以來,街道通過電話、微信、現場諮詢、上門服務等多種方式為轄區羣眾開展社會心理服務3萬人次,百姓獲得感幸福感有效提升。
提高站位三級聯動“泉力”打造“心”陣地
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是滿足羣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趵突泉街道高度重視,明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路線圖,成立領導小組,壓實責任鏈條,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綜治牽頭、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運行機制,高標準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陣地。
在依託綜治中心建設心理服務工作室的同時,街道設立6個社區心理諮詢室,為羣眾打造“安心居”;鼓勵網格內各醫療衞生機構、駐區企事業單位、高校、社會組織等設立心理輔導室,對接格內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為居民構建“暖心格”……一份清晰的路線圖,旨在搭建起街道、社區、網格三級社會心理服務網絡,真正實現“5分鐘社會心理服務圈”,讓有需求的羣眾可以更便捷地找到“心靈的港灣”。資源打包惠及羣眾凝聚最強“心”力量
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撐。街道多方匯聚人才資源,組建“專家+志願”紅心聯盟服務隊,通過兩種力量的聚合,全方位打造街道社會心理服務“最強大腦”。
街道着力發揮資源優勢,邀請齊魯醫院、省中醫等大型綜合醫院,省醫學科學院等醫科院所,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等高校資深社會心理服務專家以及街道黨建、政法、民政等口面負責人擔任專家組成員,成立趵突泉地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工作組,對街道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進行技術指導。同時,整合轄區資源,鏈接趵突泉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等3家社區醫療機構、山東省懿恆心理研究所等,聯合山東美術出版社等“雙報到”單位,以社區心理諮詢室為平台,在社區組建“社區+社工+社區志願者+社區社會組織+心理服務專業力量”複合型“心防”團隊,採取“四社一心”聯動服務方式,常態化巡迴開展情緒疏導、心理輔導、困難紓解等心理幫扶志願服務,全時守候羣眾心理健康。
長效機制“訂製服務”精準守護“心”健康
社會心理服務不可一概而論,“私人訂製”讓服務親民更暖心。趵突泉街道堅持精準施策,按照一般人羣重在科普、特殊人羣重在干預的原則,線下、線上精準對接羣眾需求,打造具有趵突泉特色的“紅心聯盟”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街道暢通羣眾訴求反映渠道,線下依託網格化管理,線上依託“泉心願”,以服務轄區婦女兒童、老年人、青少年、計生特扶家庭等為重點,隨時隨地提供分級分類的心理健康諮詢和心理疏導服務。充分利用“創客沙龍”“半月劇場”、四點半課堂等為空巢老人、婦女、流動兒童等人羣提供心理疏導、情緒紓解、家庭關係調適等心理健康服務。並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展科普宣傳和心理健康評估,入户心理干預上千次。
為確保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落地落實,街道建立心理服務運作長效機制,由街道心理服務工作室逐級鏈接社區心理諮詢室、各場所心理輔導室等15個服務平台,強化心理服務信息互通,建立“前端普遍服務、中端監測預警、末端精準干預”的社會心理健康全程服務鏈,將心理服務作為基層治理的關鍵一環,夯實網格“微治理”基礎,以更貼心的服務惠及轄區羣眾。
(本報記者李冬陽通訊員盧靖雯董曉晴)
來源: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