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9年3月26日,沙天文(中)在寧蒗縣脱貧攻堅“户户清”專項行動中,向村民瞭解扶貧政策落實情況。楊傑偉 攝
火把節,是彝族同胞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
今年8月13日,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跑馬坪村的村民們在祭火祈禱豐收時,增加了一項特別的儀式,表達對長眠於此的沙天文的懷念。
沙天文,彝族,1978年12月出生,雲南省寧蒗縣紀委常委、監委委員,駐跑馬坪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8月6日,沙天文與跑馬坪鄉鄉長沙文高一道檢查建檔立卡貧困户拆舊復墾和危房改造等工作。14時30分許,車輛行駛至西布河鄉大屋基村村組土路時,因坡陡彎急、道路濕滑,發生側滑,翻下距離路面12米的邊坡溝裏。沙天文因公殉職,生命永遠定格在41歲。
“再也看不到沙隊長的笑臉了”“他的心裏總是裝着羣眾,唯獨沒有自己”……在跑馬坪的村寨,村民們經常説起“沙隊長”的故事。當地彝族同胞都説,沙天文就是共產黨派來的“火娃”(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徵)。
一本行走的扶貧工作“活字典”
地處滇西北橫斷山區的寧蒗縣俗稱“小涼山”,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91個村(社區)中有82個貧困村,其中深度貧困村61個。
沙天文出生在永寧坪鄉馬鹿塘村,那是個地地道道的貧困村。“天文”這個名字是小學老師給他取的,寓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沙天文讀書非常刻苦。父親早逝,母親靠賣土豆、蕎麥的微薄收入,支撐他考上大學。生於農家的他填報了雲南農業大學畜牧專業。
哥哥沙傑説,當全家人為學費發愁時,民政部門開具了困難證明,學校減免了學費,又給予生活上的幫助。對此,沙天文始終感恩在心。大學畢業後,他放棄省城的工作機會,回到了這片自己曾立志走出的土地。
沙天文工作第一站是爛泥箐鄉政府。十分樂於跟老百姓打交道的他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都成“老夥子”了還沒對象。當地羣眾看他踏實肯幹,主動把女兒介紹給他。
因為工作成績突出,沙天文被提拔擔任爛泥箐鄉司法所長,之後又調入寧蒗縣紀委。2016年8月,為確保衝刺脱貧摘帽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縣裏決定成立駐跑馬坪村扶貧工作隊,由沙天文擔任隊長。
當時,沙天文的母親已年過七旬,體弱多病;妻子沒有固定工作,早出晚歸打零工。但他沒有講任何困難和條件,堅決服從組織安排。
跑馬坪村村委會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房間,是沙天文和工作隊員們的宿舍,房間狹小,牀挨着牀,中間沒有走道。“駐村幫扶,當然要住村。”駐村第一天,沙天文就將這裏當成自己的家。
“沙隊長是最熟悉跑馬坪的人,他就是一本移動的扶貧工作‘活字典’。”這是沙天文留給當地幹部羣眾最深刻的印象。
他對村民、對貧困户熟悉到什麼程度?“跑馬坪村305户貧困户,家住什麼地方,有幾口人,多大年齡,有沒有疾病,孩子成績怎麼樣,種了幾畝地,養了幾隻羊,以及他們的脾氣性格等,沙隊長都清清楚楚。”寧蒗縣紀委監委幹部、駐跑馬坪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楊傑偉説。
有人認為沙天文有超人的記憶力,但在跑馬坪村黨總支書記蘇天哈看來,“這是因為他把每一户貧困户都裝在心裏。”
只要有時間,沙天文都會往貧困户家裏跑。跑馬坪村19個村小組,他都挨個走遍。“每到一户人家,他都會耐心講解黨的扶貧政策,和村民們拉家常,問他們有什麼困難。他還會走進廚房揭開鍋蓋,看看他們吃些什麼,看看圈裏養什麼牲畜,田裏的莊稼長勢如何。”上農場村小組黨支部書記阿家拉暖説。
64歲的磨房溝村小組低保户阿根車火一聽説有人來採訪沙隊長的事蹟,就急忙趕來把記者拉到他家裏。在不大的院落中,他指着一所新建的平房説,這是靠國家2.1萬元補助建起的房子。為了申請這項補助,沙隊長去了他家不下二十趟。
“知道他身體不好,血壓、尿酸都高,腸胃也不行,我就找些草藥給他吃,他還執意要付錢。聽説他不在了,我很難過,很想再看他一眼。”阿根車火邊説邊抹眼淚。
他對困難羣眾勝似親人
“如果沒有沙隊長的幫助,我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在磨房溝村小組村民補點愛尾家,説起沙天文,她禁不住紅了眼圈。
19年前,補點愛尾因生孩子導致髖關節錯位,之後一直沒錢醫治,慢慢地,病情越來越重。當沙天文第一次看到她時,她已經嚴重佝僂,頭和膝蓋幾乎要碰到一起。家裏三個孩子還在上學,家庭經濟十分困難。
沙天文主張把她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户。在評議會上,沙天文詳細介紹了她的不幸遭遇以及家庭收入。他激動地説,像這樣困難的人家都不能得到幫扶,我們的工作還有什麼意義?
依託醫療保障救助,2018年3月,補點愛尾走進了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醫院。3個月後,她佝僂多年的腰板直起來了。
身體好了,補點愛尾可以幹更多農活了。今年她家種了3畝苦蕎、3畝馬鈴薯,養了30只土雞、40只羊。在上海上大學的孩子學費也得到減免。
“沙隊長是我家的恩人。我早就想殺一隻雞感謝他,沒想到他走得這樣突然。”補點愛尾再一次紅了眼圈。
在跑馬坪村光馬山村小組,有一位70歲的老人以里爾青。她自小失聰,無兒無女。沙天文得知她的情況後,經常去看望她。
每一次,沙天文都會緊緊握住老人枯瘦的手。這個舉動深深地温暖了以里爾青。從那以後,只要有陌生人來看她,她都會微笑着和他們逐一握手。在她看來,這就是沙天文教給她最友善的待人方式。
楊傑偉至今還記得,去年11月,當沙天文把一牀嶄新的被子送給以里爾青時,她緊緊握着沙天文的手久久不肯鬆開,大顆大顆的淚珠順着臉龐流下。
“回來的路上,沙隊長對我説,對於那些沒有經歷過貧困的人來説,一牀被子根本算不了什麼,但對於一個孤寡老人來説,這可能是她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
“駐村工作隊長兩年一個任期,時間到了,村民們捨不得他,大家聯名寫信到鄉里和縣裏,希望能留下他。”跑馬坪鄉黨委書記胡志華説。沙天文沒有猶豫,一干就是4年。
今年又一次駐村期滿在即,村民們還是捨不得他走。他安慰妻子説:“年底脱貧任務就要完成,到時候我就有大把時間陪你們,孩子也要上初中了,我要每天送他上學、輔導作業。”可沒想到,這一次,他徹底食言了。
“他用行動讓我們知道,要想吃水得自己挖井”
“我連做夢都沒有想到她家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説起補點衣布家這幾年發生的變化,磨房溝村小組組長加三軍禁不住稱讚。
以前,補點衣布一家5口擠在一處低矮破舊的木板房裏,吃飯穿衣都要靠民政部門救濟。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户後,她家建起了嶄新的安居房。住房條件雖然改善了,但院裏的環境衞生依然停留在從前。
“人畜混居的習慣還沒改掉,院裏到處都是豬糞雞糞,夏天氣温高,臭味直衝廚房;如果下雨,院子裏到處都是糞水,簡直沒辦法落腳。”楊傑偉記得,第一次到補點衣布家走訪時,沙天文直搖頭。
沙天文意識到,要從根本上擺脱貧困,必須從思想深處趕走積習。他用彝語講解良好家居環境的好處,但一開始,補點衣布卻聽不進去:“我們幾十年都是這麼過來的。院子今天掃了,明天又髒了,白費力氣。”
再到補點衣布家,沙天文一邊講道理,一邊動手幫她整理院子。還幫她家建起了男女分離的廁所,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也許是被沙天文的真誠感動,也許是他的示範產生了效果,補點衣布開始拿起掃帚。
8月9日,當記者追尋沙天文的足跡,來到補點衣布家的時候,眼前的情景已經煥然一新:柴火在牆腳碼得整整齊齊,人住院落和畜圈已經分開,雞舍內有幾十只雞正在啄食,院子裏看不到一點垃圾。補點衣佈告訴記者:“起牀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衞生。”
補點衣布家的變化只是跑馬坪村鉅變的一個縮影。為了讓跑馬坪村變成真正的美麗鄉村,扶貧工作隊組織開展了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那段時間,在沙隊長的帶領下,我們對整個村莊的道路、溝渠、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後進行了徹底清掃。十幾年未動的垃圾被清運,跑馬坪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從來未有的變化。”蘇天哈説。
現在,無論走進哪一家,眼前都是乾淨整潔的院落、擺放整齊的物品,山村清新的空氣裏瀰漫着蕎麥的香味。
發生變化的不止是村容村貌。在幾年的扶貧工作中,沙天文意識到,要徹底消除貧困,鞏固扶貧成果,最重要的是讓村民們樹立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拋棄等靠要的思想。
阿餘阿牛是下羊安山村小組建檔立卡貧困户,患有骨髓炎。和補點愛尾一樣,是扶貧資金幫助她做了手術。身體恢復後,為了儘早擺脱貧困,在沙天文的鼓勵指導下,她和丈夫種了不少經濟作物,養了很多豬羊。
阿餘阿牛現在每天都在田裏忙碌,丈夫則上山放羊。她一直記得沙隊長説過的一句話:“想要有吃不完的井水,就要自己挖井,不能等別人送。”她的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她説:“我們做父母的,現在經常像沙隊長教育我們一樣教育孩子們,過好日子要靠自己。”
為了讓貧困户發展產業,工作隊和農技部門協調運來10萬株花椒苗,準備免費發給貧困户種植。但沙天文提出一個條件,先挖好坑塘才能領花椒苗。為此,他到田間地頭督促村民挖坑塘,一個一個地數,然後才發花椒苗。
“真是‘死腦筋’。”村民們半開玩笑地説。但就是這個“死腦筋”,多次給他們講解花椒栽種技術,以保證能成活、有收成。如今,村裏的花椒已經掛果。
駐村第一天,沙天文就立志帶領村民徹底甩掉“窮帽子”。4年多過去,這一願望正在一點一點變為現實,貧困户的新房建好了、村口的花椒紅了、門前的道路通了……跑馬坪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户都已達到脱貧標準,正等待驗收。
沙天文走了,留下了許多遺憾——
今年76歲的老母親三次住院,他都沒有去醫院陪護過一晚;兒子要上初中了,答應他的禮物再也沒有機會送出。
螞蟥溝村小組的移動信號塔建好了,村民坐在家裏就能打電話了,卻再也呼不通“沙隊長”的手機了。
就在發生意外的當天,他還答應下羊安山村小組村民,一定要把通往村民活動中心的路硬化好。
……
在跑馬坪的小康之路上,沙天文的身影化作一團火,映照着鄉親們前行的步伐。(記者 代江兵)